关灯
护眼
      对于张牧的反问,江平没有太过意外。
  毕竟在不少人看来,煤老板进入影视行业好像就是为了泡女明星,捧小蜜的。
  说实话,之前江平也是这个看法。
  但是在陈总手下工作了这么久,江平也多多少少看清了一些事情。
  故此只见他脸色复杂的叹了口气道:
  “牧子,咱俩也是老相识了,有些事我就和你说实话吧!”
  ……
  话说煤老板这个群体的出现,其实源于两个因素。
  其一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推出了新政策,允许个人承包煤炭企业。
  其二则是因为在2002年的时候,国家放开电煤指导价。
  正是因为有着两个客观条件存在,当国内经济腾飞,能源需求开始猛增之时,煤老板们才能站在风口上扶摇而起。
  本来一吨煤只能赚几块钱,一万吨煤一年他们也就能赚个四五万。
  但是在2002年春节刚过后,煤炭的价格直接上涨到1600元左右。
  曾经的煤老板们,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赚得就比之前大半辈子的积蓄还多。
  用一夜暴富,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疯狂。
  因为他们是夜夜暴富。
  并且这样的情况,从2002年开始便一直持续至今。
  而这些情况,绝大部分都发生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
  只是有得便有失。
  因为某些特殊国情,使得煤矿行业竞争毕竟残酷、血腥,加上矿难的频频发生,这才使得不少人一提起煤老板,就会先入为主的有一个槽糕的印象。
  这也正是陈总他们的苦恼之处。
  因为他们是被时代的浪潮给推上了风口浪尖,所以即便发财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发财。
  往日在煤矿行业总结的一套经验,换到其他行业就不灵了。
  故此他们手里有钱是不假,可不知道该怎么花。
  在这种情况之下,才会有不少煤老板频频投资影视项目。
  只是奈何国内影视圈好的项目本来就少,所以能找上煤老板的不是烂片就是圈钱局。
  像张牧当初的那部《笔仙》,其实就是属于后者。
  “陈总他们不怕亏钱,就怕被人当做冤大头。”
  说到这里,只见江平脸色复杂看着张牧道:
  “要是他们能拍出《活着》那样的经典,就算是亏钱陈总也是求之不得。
  可是你也知道,要是真有这种项目,那也不是我能接触到的。”
  说到这里,江平无奈是双手一摊道:
  “再说了,以我这个水平,就算有这样的项目放在我面前,我也不一定能看的出来不是!”
  听他这么一说,张牧顿时不由乐了。
  他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江平这话说得也没错。
  因为很多时候那些骗局能做得比真得还真,而真得缺钱的好项目,反而看起来像骗钱的草台班子。
  所以没有一定水平,还真得未必能看的出来。
  不过张牧也能理解像陈总这些煤老板的心理。
  毕竟越是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
  他们想要借电影给自己增添一下文化气息,在张牧看来这是完全没有问题!
  而听到这里,张牧也在心里大概梳理了一番。
  现在的问题是,陈总这些煤老板被坑怕了,所以有钱没地方花。
  另一边国内影视圈眼下正是缺钱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而一直搁置着。
  所以两边都有需求,只是缺乏一个桥梁而已。
  煤老板们缺少一个靠谱且有眼光的合作对象,而圈里的导演们则缺少一个牵线搭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