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他们依旧跟着朔锋镖局赶路,镖局运镖有时限,行程很快,不出半月便到了目的地。

    进了庆澄镇,便是卧月城的地界了。刚通过关口踏进城门,便有别样的风土人情向他们展开。

    虽说这儿不过是卧月城的边陲小镇,但卧月城的治理范围内水路发达,贸易便利连的同时连带着消息也灵通,这也使其下附属地风格相对一致。

    不同于多有高山密林,建筑错落有致的应松城,此处房屋规整,河流流经千家万户,石桥更是随处可见。无论梁桥拱桥,桥上皆是雨水并岁月雕琢而成的痕迹。

    此处气候湿润,时常有雨,沿街走去能看见不少小店都有卖油纸伞、扇子等物品,一把把撑开的伞正对街道,像沿街盛开的花。扇子则有团扇折扇等,店家为吸引客人,放在店外的扇子无一不精致美丽,扇面多为游鱼莲花等水中之物。

    队里尚有第一次来到庆澄镇的人,这个年轻人好奇道:“我知卧月多雨,伞会卖的多些,但这扇子又是怎么回事?”

    游云已经养好了伤,此时也跟着队伍走,听闻这话,笑道:“卧月程氏的天赋血脉与水相关,他们的弟子武器便是扇子,听说他们在使用时以水为扇面,此扇可引来八方之水,涤荡百秽。

    程氏弟子以此庇佑人民,民众便将扇子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卧月境内啊,扇子也是热销品,那可几乎是人手一把。”

    他们正说着呢,道路两旁便有几个小童,捏着扇子呼呼乱扇,嘴里喊道:“妖怪,吃我一招!”

    被他扇到的孩子啊了一声,立刻捂住胸口,倒地装死。那孩子嘻嘻哈哈又去拉他起来,二人交换角色,玩得快活极了。

    旁边还有两个女孩坐在树下石台上乘凉,一人一把小扇遮住半边脸,笑嘻嘻地交头接耳。

    路过的一些文人雅士也大多摇着扇子走过,带起一阵凉风。游云看了眼,补充道:“还有此处气候炎热,为了凉快的也有。”

    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的谢为渝转向孟以槐道:“的确是比应松热上太多了,待会儿我去给姐姐也买一把。”

    笑眯眯地点点头,孟以槐赞同道:“而且这儿的扇子制作精巧,看着也漂亮,多买几把当特产带些回去送人吧。”

    深知孟以槐有多少亲朋好友的谢为渝撇了撇嘴。

    进了庆澄镇,也就到了和朔锋镖局告别的时候。

    二人去寻正在看人卸货的吴康伯和游云,他们对孟以槐和谢为渝格外恭敬,兄弟二人又要给恩人磕头,被孟以槐拉住了。

    她笑道:“先前已经道过谢,就不必再谢了。这一道走也不过是互相帮助的事,我们二人的师父还在城中,得早些去寻他,便不久留了。”

    吴康伯还想挽留,又对谢为渝有些畏惧。游云倒是面不改色,依旧是那副笑脸,不过语气真诚:“那我便不留二位恩人了,朔锋镖局永远是二位的朋友,以及——”

    他顿了顿,深深地向孟以槐行了一礼:“我游云的命是孟姑娘救下的,救命之恩没齿难忘,任何时候,我都愿意偿还姑娘恩情。”

    吴康伯立刻接道:“他的恩也是我的恩,我们随时都愿意报答姑娘恩情!”

    带着谢为渝回了一礼,孟以槐道:“二位义薄云天,我记下了,日后有缘自当再聚,我们就此别过吧。”

    吴康伯和游云在原地一直目送二人到他们的身影彻底消失。

    久违的又回到了二人独处的状态,孟以槐肉眼可见的活泼了一些,拉着谢为渝便去逛起路边小店。

    庆澄郡的点心也很多,大多精致小巧,与应松城中所流行的不同。二人都对甜食很感兴趣,孟以槐又抱着学艺的心态,不知不觉买了许多。

    他们从街头逛到街尾,最终拎着不少油纸包晃悠到河边。这里停了不少小船,一见他们就喊:“别错过了二位,十文钱游一转庆澄镇!”

    “上船吧公子、姑娘!水路风景好得很!”

    被这吆喝吸引住了,孟以槐十分感兴趣地往河边走去,随意挑了一家。

    那船家一见他们就笑:“二位买这么多,看样子是专门为这点心来的?”

    孟以槐大大方方点了头,提着各式各样的点心包上了船,后边儿比孟以槐抱着的点心还多一倍的谢为渝也跟了上来。

    那船不大,船夫就在后头撑船,船舱内刚好坐下两个人。

    将手中点心一一打开放着,看了一眼因为个子高大而委委屈屈缩起腿的谢为渝,孟以槐撑了一下船面轻巧地坐上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