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家去祠堂空地开会啦,村正爷有重要事情宣告,去空地开会了,村正爷有重要事情宣告,去空地开大会了……”李善财家的两个小孙子阿喜和阿旺一南一北顺着村民们的宅院慢悠悠的走着,时不时的喊上一句。

    正午时分,甭管休息还是没休息的村民听到说是有重要事情告知,都起身往空地里聚集。

    站在老槐树下的李善财没等多大会,大伙便已聚齐,看了眼前密集的人群,他开口了,“召集乡亲们过来,是有几件事要告诉大家,第一件事呢,咱们村准备呢挖几个小湖,一是为了预防旱灾和洪涝灾害,二是呢方便灌溉农田,等地点一确定下来呢就开挖了,如果占了谁家的田地呢,可以在别的地方置换同等大小的田地,二是呢按市价给予银钱进行补偿,两者选其一。这是个利村利民的好事儿,早点挖好呢早点受益,所以咱们村十八至四十五岁的壮年汉了,如果没去盖屋子的,就都过来报名来挖湖听到了吗?有工钱的,不是让你们白干,一天还是二十文。”李老头知道大伙担心什么?把话说的很清楚。

    人群中轰的一声笑了。“哎哟,那就好,我还以为是白干的。”

    “我刚才也以为是白干呢,还犹豫着要不要报名呢?若是有工钱当然报名了。”

    “报报报,我们都报。我家还有两个劳动力呢。

    “我家有一个。”

    李老头摆摆手让大家安静,“好好好我知道了,等会散会了大伙找我来报名就行了。”

    “第二件事啊,再过半个月咱们村盖作坊就盖好了,就不需要那么多砖了,所以呢,咱们村就不收了。”

    话音刚落人群里又喧闹起来,“哎呀,这可怎么办,那家里可就少了一大半进帐了。”

    “不收啊,那以后能干啥呀?干啥能挣钱呢?”

    “哎哟,没了做砖的活计,家里老少妇人孩子就没事干了呀。”瞬间大家议论纷纷。

    “安静安静,”林老头儿摆摆手,“听我把话说完,咱们村不收,但向阳村会收的,若你们还想做泥砖卖钱,做好了就自己挑去向阳村去卖就是了。”

    “向阳村在哪儿?”人群里有大声人问道。

    “我知道我知道,在咱们村南边,向南走十几二十里就到了,反正挺远的。”

    “我也去过一次,村子不大,是挺远的。”

    “挑这么多泥砖走那么远,这不得累死?”

    “村正叔,除了向阳村还有其他地方收吗?”有村民还是不愿意放弃做泥砖这份好活计。

    “那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就知道向阳村收。行了,大伙别着急呀,没听我刚才说的吗?咱们村子们作坊盖好了,盖好了不就可以进作坊做工啦,这不又是一份工钱吗?”干嘛老惦记着做泥砖呢。

    “村正叔,那作坊招人肯定是有要求的吧,那老弱妇人小孩肯定不招吧,既然闲在家里还不如做点泥砖挣钱呢。”有人想的挺明白,大声说道。

    “对啊。小孩子闲着就容易惹是生非,还不如让他们干活呢。”这是家里孩子多的。

    李善财听到这话觉得挺对的,想想这段时间大伙一忙起来之后,说三道四的那些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小纷争,就基本没有了。大伙都想着多挣钱呢,连东家长李家短的心思也淡了。看来大家伙一旦忙起来只想着挣钱做事,这人和人之间的纷争矛盾也越来越少。想到这儿的要李善财不免有几分犹豫,要不然再和林老弟商量一下看看,继续收泥砖吧,反正他们村以后也会用到,不会浪费,让大伙都有事做,不让他们闲的没事儿,东家长西家短的。

    “大家伙说得都有道理,这样吧,我再向上面反映反映,看看咱们村能不能继续收泥砖。”

    “那村长说你好好说说,争取让他们同意咱们村继续收泥砖。”

    “对对对,村正叔好好说说啊,争取让咱们村继续收泥砖,可千万别让咱们去向阳村,太远了。”

    “对对对,村正叔好好说说。”大家伙七嘴八舌道。

    “知道了。“李善财发现一件事儿,因为大伙都知道了做泥砖能挣钱,所以对进作坊的事倒不是很热衷,他之前就说过作坊建好了之后要招工,都没人问他要招什么人,以及工钱的事。这让李善财顿时有点哭笑不得,大伙不是都想挣钱的吗?怎么都没有人来问他作坊怎么招工的呀?

    “我刚才说作坊要招工了,大家都不想进作坊做工吗?”

    “进作坊一个月多少工钱呀?”有一小伙问道。

    “一个月最少五百文吧。”李善财只说了工钱,没说其他的福利。

    “那一天算下来划多少?”有人直接问。

    “我也算不出来。”这是个算账不太灵光的。

    “一天也是二十文左右吧。”李善财直接告诉他。

    “也不多呀,我在家做泥砖,一天也能差不多能挣二十文,而且还自在没人管。”一个中年汉子大声嚷嚷道。

    “是不多,我帮着盖房子一天也能挣个二十文,我也不想进作坊,被人管着不自在。”有人附和道。

    “是啊,在哪挣不是挣啊,若是差不多,我也不想进作坊。”大伙都是在外面打过短工或者长工的人。都知道给别人做工就要听别人的,有那要求多的规矩多的,干起活来被挑剔的太很,真的是很不自在。若做的有一点不好了,还不会被扣工钱,忒窝火了。

    李善财听到这些话,有一点蒙圈,他还真没料到这种情况。咋办?

    算了,现在招工的事先放下,回去找林老弟商量之后再说吧。

    他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又示意大儿子到他身边来之后,才又开口道,“我现在年龄大了,精力不济了,所以准备让我大儿子李长平来干这个村正,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知根知底儿的,我儿子的为人品性做事,大伙都清楚很,没啥意见吧?”

    李善财说的事儿太突然,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

    “没意见,长平哥勤快踏实有担当,人品也好,他做村正,我们放心。”林满仓站在人群里率先大声道。之前阿爹就和他说起过村正叔要把位子传给长平哥的事儿,他是赞同的。

    “是啊,我们放心,没意见。“有人附和道。

    有人开口支持了,其他人反应过来也纷纷同意。

    “长平哥挺好的,我同意。”

    “我也同意……”。

    村正叔当村正这些年,处事公正,一心一意的为村里忙活着,大伙都看在眼里,没有不服气的。何况现在他推举的人又是他儿子,大伙儿得给他这个面子。

    “村正叔,以后这父传子子传孙啊,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村正的位子以后就你们家包了,跟别人没啥关系了呀!”有人在人群中高声嚷嚷。

    李老头看到了高声叫嚷的人,不出意外果然是李大懒,心里就有点气,唉,白对他好了,这是只记仇不记恩的白眼狼啊!

    “咋的啦?你不服气啊?”李善财没好气的道。

    “我有啥不服气的呀?反正谁当村正不是你说了算吗?”

    “啥叫我说了算呢,我这不正在征求了大家伙的意见吗?

    “这叫征求啊,你这人选都已经定下来了,也就顺便告诉我们一声,我们还能反对咋了?”

    “来来来,到前面来,你有啥意见说。”站在高处的李善财很清楚的看到有几个年轻人因为李大懒的话,神情有变,那就干脆把人招到前面来把话说清楚。

    “村正叔,这个村官也不是你们家的,不能老让你们一家人当啊,怎么着也要风水轮流转,让大伙也试试当这个村官是啥滋味儿不是?”李大懒挤到了前面,吊儿郎当的说道。

    李老头被他的话给气笑了。这村官是为了当个好玩的吗?“怎么着?你也想当村正啊?你以为村正是啥人都能当的吗?”

    “我为啥不能当啊?”李大懒不服气的问道。

    “知道当村庄的选拔第一步是什么吗?人品好!首先要勤奋、要踏实、有担当,有责任心,你看我说的这几点,你有哪一个,连自己的媳妇孩子都不管,天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就你这样的还当村正,若你这种人当了村长,那村子里的人早晚被你祸祸没了。”李老头直言不讳道。

    “村正叔你咋说话呢,你当村正就是为村子好,我当村正怎么就是祸祸村子了,今天你要是说不出理由来,我跟你没完。”李大懒卷着袖子就要上前,被身旁的人拉住了,动弹不得了他不依不饶的喊道。

    “理由很多呀,大家相信一个平日里有好吃懒做有手好闲的人,不顾家,连媳妇和孩子都不管,非常自私自利的家伙,会突然变成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吗?”看到大家都摇摇头他才又道:“大伙也知道村正要管田地税收及各类杂税。收上来的粮食和银钱什么的也都要过一下村正的手。看到那么多粮食和银钱,一个自私自利的会不起贪念?一旦他伸手拿了,让村里的税收和银钱出了问题,不止村正要吃挂落,整个村的人都会被官府追究责任,轻者罚钱坐牢重者家破人亡,所以说别看村正这个村官小但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看到了李大懒不屑一顾的神情,李善财想了想决定趁这个机会正好给大家普及一下村正的选拔过程,别让大家误以为谁都能当村正,并觉得村正很好当的这种错误意识。

    “既然大家有兴趣,那我就说说村正这个村官的选拔过程,首先第一点看人品。要勤奋踏实,有责任心,有担当,能一心一意为村里为乡亲们做事的人。第二点他要有能力,这个能力又分做人和做事的能力。做一个普通的村民只要把自家一亩三分地顾好就行了,可当了村正你就要去接触外边各种各样的人,有普通人,也有其他村子的村正里长及衙门里的各级别的胥吏还有县尊大人。对他们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心里都要门清,否则你一句话说的不得当,就可能得罪了人,得罪了普通人也就罢了,如果你得罪了有权势或者是官府里的人,那轻则被问责,重了也是家破人亡,所和人打交道,维系好人情往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儿。就拿去年要救灾粮的事儿来说吧,我每天跑那么远到衙门,打听救灾粮的事儿,遇到好脾气的官吏还能敷衍你两三句,遇到那脾气不好的直接让你滚别站在这碍事。你呢,受了气不光只能忍着,还得陪着笑脸去跟人家说好听话,那段时间跑了多少趟我也记不清楚了,不光身累心也累,可是再累也得继续坚持着,因为我知道我不光是我们村的村正,更是村民的活下去的希望,若是我放弃了,那么接下来的寒冬,乡亲们该怎么熬过去呢?好不容易等到了救济粮,虽然最后咱们村每家每户摊到的数量不多,但怎么说也是一份救命的口粮不是!”说着说着李善财眼眶不由得泛红起来,回想起来那时候自己一趟一趟的跑几十里地去县衙就为得到一个准确的讯息,身体的疲累再加上担心自家和乡亲们是否还能继续生存的焦虑让他简直是心力交瘁极了,若不是他心智坚定早就倒下不起了,“我这么多年能稳稳当当的当了二三十年村正,在税收和银钱方面没出过一丝差错,是因为我从小受到的家教就是不是自己的不能要,不该自己拿的钱一文都不能拿,我秉持这个家训兢兢业业的做了几十年村正,没有贪过村里的一文钱,更没有伸手找村民要过一文钱,试问你们谁能做到这一点?”李善财红着眼眶环视众人。

    “是是是,我们知道村正叔是个大好人。”大家不再沉默。

    “村正叔是一个好村正。”

    “村正叔为我们大家做的,我们都记在心里了。”村正叔的清廉和为人大家伙都是看在眼里。

    “当村正不是还有月俸可拿的吗?”李大懒不甘心的又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