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丰年。”

    正往荒地走的林老头听到有人唤他,停住脚步,转身一看是大舅子呀,也是他曾经的袍泽,就停在原地等着,李大志快步的走向妹婿。

    “这段家里怎么样啊?”

    “挺好的,我咋听说你家里有马车出入,是家里有事儿啊?”

    “没啥事儿,就是阿慧这些日子老睡不够,我以为她身体是不是有啥不适,让她去县城的医馆看,她也不愿意,就把赵大夫来家里帮她诊诊脉。”

    听到妹夫轻松的语气,李大志放下心来,“阿慧没啥事儿吧?”

    “没啥事儿,大夫说是前段时间亏着了,多吃点好吃点补补就行了。”

    “是应该好好补补,幸好现在还能做泥砖挣点钱,要不然大家伙真要饿肚子了,对了,你家做了多少块?我家已经做了近千块了,换成铜板也要有一百多个,唉,真不容易啊,多长时间没见过这么多钱了。”想到家里的泥砖能换那么多铜板,李大志也是开心。

    “孩子们真能干,我家做的没你家的多。”知道大舅子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所以林老头没打算说自家已经分家的事儿,他怕大舅子直接冲到他家里,把大儿子他们一家训斥一通。自家的事自家解决,就不劳大舅子操心了。想到他家的几个孩子,林老头道,“大志,衙门建筑队招工你要不要让阿亮他们去试试?”

    “建筑队是做什么的呀?”

    “就是盖房子修路啊之类的,什么都做。”

    “那一个月多少工钱了?”

    “二十文左右吧?”

    “工钱不多呀,孩子们在家做泥砖一天最少能挣个三十文呢,这工钱还没做泥砖的多,不划算,这县里的建筑队先不去了,先做泥砖,等什么时候不做泥砖了,再让他们去你说的那个什么建筑队。”

    也行,林老头也觉得县衙出的这个工钱不高不低,现下对大家的确没有什么的吸引力。

    “对了,大志,前段时间你借给我的那半两银子,现在手头有了,等会儿转回家拿给你。”

    “行。”李大志不是来催着他还钱的,不过既然他有了,想还那他就收着吧。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到了荒地。

    知道了荒地这边有粮食卖,村民们蜂拥而至,让李善财父子四人忙得不可开交,忙就忙吧,还有不省心的人在这故意找事儿,想不给钱赊欠几斤豆子回去。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村出了名的懒汉李四强。

    李善财才不惯他这个毛病。别人都拿钱来买,凭什么你要白拿,美不死你!说是赊欠,鬼知道他什么时候能还?对于李四强的要求,李善财一口回绝,就算他们沾亲带故,他也绝不会开这口子。否则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然后没完没了,到时候账对不上,他也要吃挂落的。本来县令大人就给他他们很大便利了,他若是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出纰漏的话,怎么对得起县令大人的信任啊!

    但李四强是谁呀?若是脸皮不厚,他也冠不上他们李家村“第一懒汉”之名了,被堂叔拒绝,他也不死心,直接坐在地上哭穷卖惨起来:“大伯,你就行行好,可怜可怜我一家老小吧,我们好多天没吃一顿豆面糊糊了,再吃不上的话我们全家就要饿晕了,大伯!大伯,你忍心看着你的侄子侄女饿晕吗?”

    李善财懒得理他。吃不上豆面糊糊怪谁呀?还不是你自己懒。

    “大伯大伯,你行行好啊,大伯行行好啊!”李四强边哀嚎边往李善财身边爬,爬近了直接抱着他腿不撒手,“大伯呀你行行好,行行好吧!

    “四强!”李善财摆手让他停止哭闹,“赊欠给你绝对不可能,”听了这话李四强张口又要哭闹,李善财呵斥了他一声,“再嚎,就给你堵嘴捆起来!”从哪学的下三滥的方法,他以为学那些刁蛮泼妇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能达到目的?瞅瞅自己堂堂几尺的汉子丢不丢人?“我出钱买一斤借给你,你以后挣到钱之后再还给我就行,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由着他在这是嚎也不是个事儿,想了想,李善财干脆自掏腰包买一斤打发这个侄子,就当自己的这六文钱打水漂了吧。没办法,谁叫他摊上这样的亲戚呢!至于那些劝诫他别那么懒多顾家,多为家里孩子着想的话,他一句都懒得说,以前那些劝诫的话他们这些长辈的说少了吗,但他从来没听进去过,依然我行我素。

    李四强的一番撒泼耍赖的言行受到四周汉子的一致鄙夷!其中一名汉子不光鄙夷,干瘦的脸上还有着几分赧色,更有着掩饰不了的气愤,身为李四强的兄长,看着小弟不光对家里人耍无赖,对隔房的堂伯也是如此,如此不要脸的行为,让他心里更是羞愤不已,可又能怎么办呢?长辈们都束手无策,身为兄弟他又能有怎么办呢?

    想当初阿爹阿娘为了让他改掉他好吃懒做的毛病,硬下心肠把他们一家分了出去,原本想着改好了再合成一家也未尝不可。孰料分家单过只是让他更是变本加厉的偷奸耍滑,以往有阿爹阿娘在一旁督促,还能干点活,可分了家之后,把所有的活全部推给了妻儿。

    地里的活,家里的活,能挣钱的活,全部都不干,整日就躺在床上困觉,或者在村子里闲逛,爹娘看不下就训斥他几句,还险些被他气的差点撅过去,他们几个兄弟实在气不过就想教训他一顿,还没开打,他就嚎的四周邻里全都听见说是哥哥们要打死人了。面对乡亲们一副看热闹的神情,让他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只能无奈作罢……

    李二强默默的转过身子,不想让无赖弟弟看到他,既然管不了,他也落个眼不见为净罢了。

    打发掉死皮赖脸的堂侄,看到结伴而来的林老弟和李大志,李善财无奈的叹了口气,为有这样的侄子觉得丢脸,也为自己无能为力去改变他而懊恼。

    林李二人一点多余的表情也没有,因为早已见怪不怪了。那个李四强也不是今天第一次这么作了。何况他们都是一大把年龄的人了,什么人没见过,哪个地方没有害群之马,哪个村落都少不了偷奸耍滑之人,民风再淳朴的地方也会有几个别的奇葩存在,杜绝不了的。

    “老哥,今天咋样?”林老头随口问着泥砖和卖粮食的情况

    “还行,泥砖收的不少,豆子也没少卖。”李善财强打精神道。

    虽然粮食只运回来不到二个时辰,但村子就这么大,你传我我传你的,大伙都知道了他们村正为了大家方便,运了几百斤豆子回来在荒地这边卖。不出村子就有这么好的事儿,家里粮缸早已吃空了的村民都忙不跌的挑着泥砖往荒地这边来。林老头虽然运回来了五佰斤豆子,但李善财怕粮食留多了出事儿,所以荒地这边他只留了一百斤,其余的放在家里锁了起来。看着这一袋快卖完了,他想等会儿让大儿子回家再运一袋粮食过来。

    正说着闲话呢,就有村民过来买粮,林李二人见李老哥忙着,便走向一边去看泥砖的情况。

    只见几十米外的空地上,摞了好几大堆的泥砖,数量不少,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送来。看着这几大堆泥砖,林老头暗自点点头,明天就可以开始烧制了,一天烧个千把块,三天就能收三千多块,那三天后就可以开始打地基了,地基打好这些烧好的砖的也能供应上用砖的速度了,就是不知水泥的实验是否顺利?若是能在十天内研制出来,那房子用水泥来建,其结实和牢固程度,估计更让人放心了。

    “收了这么多泥砖需要盖屋子吗?”李大志在旁边问道。

    林老头看到旁边有人,就拉着李大志往旁边走去,避开了人他才道,“会盖几间屋子来做吃食作坊,你家孩子都是勤奋的,过几天村里招人盖房子,你让孩子们过来两个。”大舅子家孩子也不少,他有三儿三女,和七个孙子四个孙女,过来两个也不耽误做泥砖。等作坊建好了之后再进去做工,这样也有一个长远的活计可做。而且他们家老二也是会做木匠活的,现在县城里的木匠师傅也没招满,倒可以让他去试试。

    但李大志的心思还是放在工钱上,直接问他。“盖屋子一天多少工钱?”

    “大概也是二十文左右吧!”

    “咋那么少,我们自己在家做泥砖一天最少都有三十文呢,不能高点?”李大志有点不满意工钱。

    “大志,不能这么算,”林老头笑着摇摇头道:“你咋不想想一大家人都在做泥砖呢,一天做了多少块平摊到每个人头上,那可连五文都没有。我就告诉你,建房子之后会招工,如果你想让孩子进作坊,那你就让孩子们过来盖屋子,到时候第一批的伙计会从这里边招。”林老头本来不想劝的,但想想机会难得就多了几句嘴,不想让他错失这次机会,“还有县里招木匠师傅,老二的木匠活不是不错嘛,你让他去吧。至于工钱也不会少了,而且这是一次提升自己手艺的机会,如果你为孩子的好,别把眼光局限在眼下的做泥砖事上。”

    对于林老头的话,李大志也是信服的,但他也要回去问问孩子们的意见。如果他们愿意,他也支持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行,我回去想想,也问问孩子的意见。”

    “若是老二愿意去县里,那你就让他明天一早背着自己的行李去县城里问衙役就行了,对了,还可以带一个学徒来打下手,看看阿土他们谁愿意去。”林老头说的是李大志家的孙子辈的孩子。

    “行,我知道了。丰年,满堂是不是已经去县城了?”看林老头说的头头是道,李大志猜他大侄子是不是已经去了县城。

    “对,上午去了,我也无意中得知县衙招木匠师傅。”知道衙门里的木匠师傅还没招满,他才想着把这个消息告诉大舅子,看他们家愿不愿意去。同时也想到了已经出嫁的两个女儿。一家好不如家家都好,如果有机会他还是愿意帮扶一下关系比较好的姻亲的。

    走到岔口,两人分开。李大志则是着急着回家说事。林老头想着先回去拿钱,把之前欠的钱还给大舅兄,顺便听听他们商量的结果。然后再去一下大姑娘家,问问他们家的孩子有没有会做木匠活的,如果有的话他也推荐去县城。只是不知道人品咋样,还是先问问大姑娘吧。

    天刚蒙蒙亮,向阳村的朱有财、朱有田兄弟俩就已经准备出发了。

    “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多问问,千万别学个半吊子回来听见没有?”他们的爹/大伯,同时也是向阳村的村正朱家旺在旁边再三的叮嘱着。要不是实在忙的走不开,他真想亲自去学烧砖。

    “知道了,阿爹/阿伯。“两人无奈的点点头。从昨天县衙通知他们要去李家村学烧砖,定了他们俩之后,朱家旺的嘴就没有停过,一直在叮嘱他们要好好学,要认真学,“我们保证把烧砖的手艺一点不落的学回来,你赶紧忙吧,我们走了啊。”

    “去吧去吧。”再不放心也得让他们走了,若是去晚了就不好了。

    朱有田两人疾步走了近一个时辰才到了李家村,这时天已大亮,刚进村就看见一个青年汉子挑着二筐土,朝他们这边走来。

    看到两个不认识的陌生人进村,汉子放下手里的筐子,站在那儿看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