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雪华已经到了上中学的年纪。自从父亲走后又是四年没回过家,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也几乎未提起过他;姐姐依旧是那样宠他疼他;母亲对他的偏见仍未改变,甚至变得更加恶劣,尽管姐姐从未放弃过努力;爷爷廖勇还会时不时的来串门,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他是除了姐姐以外最疼爱雪华的人;而雪华自己,依旧是将所有人远远的推开孤独地成长。

    “行李放车子上吧,早跟你说买点晕车药,又吐这么多。”雪华还是和以前一样在村口等候放假回家的姐姐,雪婧刚一下车就吐了出来,刚好被他看在眼里。“也就半个多点儿,忍忍就好了,看,这是给你带回来的好吃的······”“又买这么多,到底是亲姐姐,不过你自己可别将就。”姐弟两个有一句没一句地边走边聊。

    方晓蓝在家里早早地备好了一桌饭菜,就等姐弟俩回来吃饭。“妈,我们回来了。”方晓蓝听见女儿的声音兴奋的跑了出来一把抱住了闺女,雪华则静静的把行李拿进了屋子。“快先吃饭吧,坐半天车肯定饿了。”“欸,我洗个手就来。”

    饭桌上方晓蓝和雪婧聊得不亦乐乎,方晓蓝还一个劲儿地问闺女在学校也没有出什么事,雪婧也都一一回答了,雪华知道自己也插不上话干脆就埋头狼吞虎咽地造了起来。聊了没一会儿雪婧突然想到了什么:“妈,今天几号了?六月二号,阴历四月二十八了。”“那再过两天不就是雪华生日了吗?可赶上我在家了,老弟呀这次沾你的光能吃点硬菜了。”

    雪华也顺势抬起头回应道:“得亏你提醒,要不我生日过了老妈也不一定想起来。”方晓蓝听完儿子的吐槽下意识的反驳:“可拉倒吧你,哪年你生日漏过?”雪华听后只觉得可笑:“可不嘛,五月初一的生日跟着端午一起过,年年生日吃粽子,哪怕给我擀顿面条呢?更可气的是去年,我在我爷家过端午去了没在家,干脆拖到我姐生日俩人一块儿过的,你好意思说没漏过?”

    雪婧也回想起去年过生日母亲说的话:“儿子,上回你生日没在家,今天就跟你姐一块儿补上吧。”因为这弟弟还和母亲闹了好几天。于是她也说到:“行了,妈,你去年干的确实过分,过生日还有拖好几个月再补的吗?这次就别拖了。”“行吧,你想吃啥?”雪华面对母亲的提问想都没想:“反正不想吃粽子,我就想吃个生日蛋糕。”

    母亲对于这个回答并没有拒绝,可也没答应,而是转头问雪婧的想法:“大闺女,你有啥想吃的?”就是这么一问,雪华可不乐意了:“你问我姐干嘛?到底给谁过生日啊?”“嘿?你姐在学校天天吃不好,回来赶上个好日子还不给她做顿好的?你就看见我偏心你姐了,咋没看见你姐比你多争气呢?”

    谈及自己最厌恶的话题,雪华干脆也不再反驳,甩手把筷子摔到地上出去了:“你就跟你大姑娘过去吧,再开学我就去县里了,省的天天在家气你。”方晓蓝气得破口大骂也留不住他半步,转眼就出了大门消失在二人的视野里。

    雪华虽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区别对待,不过毕竟是在自己生日的时候,本就该是全家人围着这个小寿星转的日子,母亲居然撇下自己转而去关心大姐,他实在是不能接受。就算跑出来也不过是远离了母亲的唠叨,可是该去哪里雪华并不知道,于是就这样雪华漫无目的地游走。换做是别人大概已经去找朋友一起玩了,可是雪华并没有朋友,他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和苦恼。

    不知不觉间雪华已经登上了一座矮山包。索性就坐下来俯瞰村落。原本从未注意的小村庄此刻被他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树林,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还有道路上的各色行人熙熙攘攘。而远处就是繁华热闹的小镇,至少相比于眼下这个小村庄要热闹得多。

    仅仅是数里之隔,村子里就连自行车也是屈指可数,而镇上的汽车却是大排长龙,他不自觉地数起了过往车辆,没一会儿他就数花了眼。雪华不禁陷入了沉思:只是小镇上就这么多汽车,那姐姐读书的县城该有多热闹啊?还有那遥远的似乎永远无法触及的大城市一定满街都是汽车吧。雪华尚未成熟的心智萌生出了一个想法——将来一定要在大城市安家生活。

    “可算找到你了,回家吧。”还在走神的雪华被一个温柔的声音唤了回来,原来是姐姐出来找他了。“老妈还是那样,一点都没变啊,你也是越来越倔,我现在都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了。”雪华面对姐姐的关心似乎并不领情,不屑的回应道:“你不用知道,管好你自己就行。”“算了,你不想说那就听我讲好了,咱们姐俩也很久没正经聊过了。”见弟弟并未反对雪婧也就自顾自地述说了起来。

    “老弟,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的那些事,我就觉得你那会儿跟个玻璃人一样,什么想法就算不说别人也能看透,现在你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的,就连我都看不透你的心了。”雪婧也开始陷入到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