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2章

    春季的夜间并没有什么事情要忙,等到秧苗下了田,那就是夜间也要去看看的,特别是突然下暴雨的夜晚。

    饭吃完,秦奶奶要帮忙收拾碗筷,两姐妹哪里能让她动手,只倒了热水让她在院子里休息。

    即便家里之前还算不错,但茶叶这种东西太过珍贵,葬礼之后家里是一点都没有了。

    黄莺莺一心惦记着去林子里,其实还想着有什么春茶可以采一些,这样以后家里喝水也不会那么没滋味。

    秦奶奶看着两姐妹利索地收拾了厨房,她也起身帮着收她们晾晒的木耳和菌子。

    常年劳作让她一双手苍老粗糙,若不是有一层皮包着就跟骨头差不多,疤痕更是不计其数。

    “今年的雨啊下早了,往年是往后一两个月才涨水的,不然你爹娘不至于会遭了灾。”

    秦奶奶将木耳聚拢,看了眼就要黑下来的天,“三妹,秦奶奶说这话不是让你们伤心。只是雨下早了,后面秧苗长起来时怕没雨下,你们要种多少?”

    黄莺莺眼神微动,清楚许多常年耕地的农民对气候的把握很有些经验。

    雨下早了后面会干旱,雨下晚了春天又干旱,靠天收成的人们便是年年祈求风调雨顺,免得短了收成。

    “大哥没回来,阿姐和我想着少种些,我们吃得不多,也不指望能卖钱了。”

    秦奶奶没反对,点头道,“那样也好,只是其他轻省些的你们也种上一些。旱地里的收成本来不如田里,没有稻谷,其他也要收一些。如今贤皇帝心疼咱们百姓,税交得不如以前多,也是要给些的。”

    黄莺莺将木耳收进箩筐,顺口就问,“贤皇帝?秦奶奶,我出去的得少,您能给我说说咱们国家的事情吗?”

    “我也不懂呢,就知道咱们华夏出了个贤皇帝,一上来就说不让百姓受苦,又是鼓励我们种地,又是减少赋税。这十几年啊,我们的日子好过呢。”

    华夏?贤皇帝。

    已经上位十几年了,那就能说通了,难怪村子里还算安居乐业,也没听说哪里有打仗和饥荒的。

    黄莺莺又听秦奶奶讲了一些乡野趣事,直到月娘开始打瞌睡了,这对祖孙才回去了。

    乱世的钱好赚,可盛势更有利于经商。

    只要家里有钱了,也不用很多,有那么一两个赚钱的门道,自己不就可以在乡间过上‘悠然见南山’的好日子了吗?

    躺平的愿望或许过两年就能实现。

    一想到这里,黄莺莺身上也不觉得疲惫了,晚上又进了树洞。

    这次把苗圃里长得比较粗壮的幼苗都移栽到了陇上,又在浇水的箱里加了肥料,给新栽种的幼苗浇透了水。

    这里的天气跟外面一样,早间下了雨,其他区域就不用浇水了。

    隔着纱窗坐在地板上,黄莺莺把前几天翻出来的春种书接着看了起来。

    这种书,如果是没有兴趣的人看,会觉得十分乏味。

    可她现在对种植兴趣正浓,一下看了两个小时居然一点也不觉得累。

    关水的时候,她突然想起秦奶奶说今年后面可能会干旱。

    这里的水也是从井里抽出来的,万一真的干旱岂不是这里也没水?

    “看来要有点准备才行。”

    目光望向家里的水塔,这里最多也就能储存一千升左右的水,根本不足以应对旱灾。

    那么……

    黄莺莺赤脚走在院子里,一株株嫩绿的小苗擦过她白皙的脚踝,酥酥麻麻的。

    院子角落有一个凸起的土包,直径两米左右。

    土包的一侧有一扇斜门,拉开后下面就是地窖。

    现在是春天,地窖里只有一些土豆和红薯,量很少,就显得里面空间很大。

    黄莺莺没下去,用手电往里面照,“空间看起来也不小,不知道能装多少水?”

    还有就是水存久了也是会臭、会长小虫子,所以除了存储,还要想办法过滤。

    用这里的过滤器也不是不行,可是水要怎么……

    “弄水井里?再牵根管子出去,打水的时候就直接从水管里放?”

    黄莺莺微微摇头,要是真的干旱到井里缺水的程度,自己家水井肯定也会被注意到,再被发现水管的话,会有大麻烦。

    “慢慢想吧,反正有干旱的迹象,将先把树洞里的能装水的地方都先存起来。”

    黄莺莺转了一圈,还是没想到很好的办法。

    “我记得外公以前说过他年轻时家乡遭过大旱灾,有没有这方面的书呢?”

    转到书房找了好一阵,还真被她从角落里找到一本《干旱引起的问题简述》。

    书名十分接地气。

    黄莺莺拍了拍书脊上的的积灰,翻开目录入眼的两个字就是‘蝗灾’。

    这……干旱还会带来蝗灾?

    外公讲的那一场干旱里并没有蝗虫灾害。

    把书拿到客厅,黄莺莺决定先把今天的‘观察树洞’笔记记上。

    拿出去的种子和幼苗情况良好,这里的不会自动补充。

    电、天然气没有要停的迹象,电表、水表、天然气表还是维持之前的模样,没有走动。

    放进来的馒头,进冰箱的没有变化,放在外面的已经馊了。

    今天要做的就是把放在冰箱里的馒头拿出去,看看冰箱里会不会出现新的。

    虽然觉得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可她还是想试试,万一能出现,那自己家里以后岂不是永远都不会挨饿了?

    出去之前,她又喝了一瓶冰箱里的矿泉水,可惜家里的饮料和矿泉水没多少。

    也是现在没太多时间独处,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实验。

    那就是看看这里会自动恢复出来的东西需要多少时间。

    带了书、冷馒头和一把糖果离开。

    当然这些也都记在了观察表里。

    今晚三个多小时也很充实。

    出来后黄莺莺藏好了东西就一觉睡到天色微明。

    今天来接她的是黄河。

    菊花嫂子要在家里干活,肖雨顺家里也忙,上午没有时间陪她去县城里了。

    黄河家里有牛车,一般到了赶集的日子,邻里要坐他车的人就会提前约好。

    他也靠这个赚些钱。

    黄莺莺今天带了个大背篓,除了要送去的香椿,她还带了干木耳和干、湿两包菌子。

    同车去县城的村民问起来,她就大方承认是要拿到城里去卖的野菜。

    “野菜也有人收啊?”

    有妇人羡慕了,不过这次的人没伸手去掀背篓上的斗笠。

    “试试运气嘛,万一有富贵人家的老爷夫人爱吃呢。婶子,要不下次您也试试,去集市或是走街串巷,总能卖点银钱的。”

    说到野菜,大家心里就那几样,根本不会好奇有什么新品种。

    “不够累的,那些城里人压价可狠了,还是弄些山货卖来钱多些。”

    被拒绝了,这是好事!

    黄莺莺自然不会劝人家,一路就听他们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

    所以说从古至今,人都有八卦的欲望,黄莺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