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粗盐、细盐、香草和方块糖,这些就花了两百多文。

    最贵的就是糖,一斤就要三十文,着实吓了黄莺莺一跳。

    一块块的,还是发黄有杂质的,已经卖得这么贵了。

    黄莺莺尝了一小块,味清口,就问,“掌柜爷爷您这是甘蔗做的糖吧,咱们有甜菜做的糖吗?”

    掌柜是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围了青布长围裙,忙里回了句,“甜菜是啥?糖就是蔗糖和蜜糖,没有别的。”

    只有甘蔗制糖?

    黄莺莺默默记下,将买好的东西放进背篓,背篓放在小店门口,“掌柜爷爷,我再看看别的,您忙您的。”

    掌柜看她没拿背篓,就没拦着。

    菊花嫂子在门口看着背篓,还有几个人在买盐。

    盐、油、茶叶、香草、方块糖、腊肉、腌菜、酸果干……

    黄莺莺一一看过去,心里疑惑。

    看这里用的铜钱计数,人们的穿着,街上不限制女性出行……等等方面,都与她所知的宋朝极为相似。

    可吃食方面却又单调许多,光是华夏沿用了数千年的酱、酱油、醋以及大料,这里都没用踪迹。

    就算美洲外来八大家(玉米、土豆、辣椒等)在这里合理不存在,可这个类似宋朝的世界也着实缺少许多东西。

    当然,也有可能山阳县是小地方,没那么多东西。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

    这都是商机啊!

    前lisa大总裁,今黄莺莺小村姑,她觉得自己又行了!

    除了盐和香草,黄莺莺又买了二十斤白面粉和一斗大米。

    不得不说这里的面粉研磨技术还是可以,稻子剥壳技术就差了点,米有些碎。

    □□花知道她家里这次葬礼过后肯定缺不少东西,也没阻止黄莺莺买,只是在旁边不断帮着讲价。

    黄莺莺很感激菊花嫂子,要不是她跟着自己,今天怕是要多花不少冤枉钱。

    不过也是这一趟购,让她明白了,祥云来的掌柜封三娘买东西是真的舍得花钱。

    要知道她满满一大背篓——黄莺莺今天背的不是平常用的小背篓——东西,一共也就花了三百来文。

    就这样□□花还有些抱歉地说:“正好是春荒了,不然你在我家拿些粮食去吃就行。咱们以后有了赚钱的门道,秋收的粮食还是要多留些,到了春荒时候真能卖上好价钱。”

    黄莺莺只说家里吃不了多少粮,今年也会多留些粮食。

    没说的是,爹娘都不在了,种地的人都没有了,田地说不定都种不出来。

    没说出来是因为有别的考虑。

    肖雨顺和黄河在城门内的大槐树下见到两人。

    “买这么多东西,莺丫头,一会儿还是让你肖二哥帮你背回去。”

    黄河本来就是顺口一说,说完却被媳妇推了一把。

    “快走吧,尽会瞎说,出去跟你们说咱们今天卖了多少银钱。”

    见媳妇脸上尽是笑意,黄河就知道她们今天是赚到钱了。

    “也好,陈二叔下午跟里正爷的车回去,我们这就出发。”

    出城门口,黄莺莺看到卖肉包糖饼的,又跳下车给阿姐和弟弟买了些。

    回村子的路上,□□花先忍不住把今天香椿芽十六文一斤的事情说了,又说了灵芝的价钱。

    “掌柜娘子说我们的灵芝不是稀罕的品种,给了一贯钱,你们觉得如何?”

    问这话的时候□□花其实有些忐忑,毕竟村里人都说那是贵重的药材,怕贱卖了。

    “不会,已经是高价了,”回话的是坐在黄莺莺对面的肖雨顺,“听陈二叔说,咱们这山里的灵芝都不是稀罕的那种,能卖五六文一两就不错了。”

    那三颗灵芝加起来也最多四斤出头一点,给一贯钱着实是多了的。

    菊花嫂子放心了,黄莺莺却认为果然还是采药赚钱。

    “我们明日午后再去采香椿芽,采早了就蔫儿了。”

    □□花同意道,“行,咱们采好了就挑最嫩的送去,人家给这么高的价,不能让人失望才好。”

    黄河和肖雨顺也说好,四人也十分默契地说好不把香椿能卖钱的事情说出去。

    半路分了灵芝的钱,进了村子肖雨顺帮黄莺莺送东西回去的时候,摸出一快旧布包塞给她。

    “这是啥?”黄莺莺还以为是什么吃的,可入手一大把,沉甸甸的,捏了捏就要还回去,“你给我钱做啥,我家还没到吃不上饭的时候呢,拿回去!”

    如果真的吃不上饭,黄莺莺就不会拒绝了,骨气能有填饱肚子重要吗?

    “想得美,那不是给你家里的。”

    肖雨顺又塞回去,“别拉拉扯扯的,一会儿让人看见我脸皮可厚。”

    黄莺莺只觉得烫手,懊恼道,“那你给我干啥?”

    肖雨顺突然加快步子,“你帮我存着,我存不住。”

    黄莺莺十分奇怪,从后面只看到他有些红的耳尖,“我为什么要帮你存,你不怕我拿着用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