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郭平刚说完,客栈掌柜是第一个跳出来发言的:“我早就知道这车夫不是个好东西,白天进店后就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现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都是他们自找的。伙计们,今晚且将他们锁入柴房,等明天天一亮,直接从后门扔出去。”

    掌柜如此着急出来否认,也是有自己道理的:一则,是因为收了郭平的金子,自然要替他说话,二则,也是怕惹上官司。这城里的百姓都知道,若是到了九堰府大堂,你有理也要剥层皮,是以一些事情能私下解决的就私下解决。

    掌柜说完,回头又殷勤地对郭平赔笑道:“今晚让公子及表妹受了惊,实在是天大的罪过。我这就让伙计另开一间上等房,弥补一下,弥补一下,公子还请稍候,稍候!”

    话说完后,他是一步一弯腰地退了下去。

    那少女此时睁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向着郭平怒目而视,气鼓鼓地质问道:“谁让你说我是什么表妹啦?”

    郭平却是两手一摊,表示话一出口,那就难以收回了。

    等客栈重归寂静后,少女仍是心有余悸,不敢一人独处,可又不好主动开口。郭平却是能猜出她的心思,也不多说一言,端坐在她房中的椅子上,一直守候到了天亮。

    两人天明都是立即退了房,依次走出了客栈后,那少女才深吸了一口气,放松了下来,她内心感到客栈外明晃晃的晴朗天和昨晚那阴森丑陋的一幕相比,是显得多么地宝贵。

    她顾自享受完阳光后,才转头认真地端详了一番郭平的面容。此时的郭平和一年多前相比,已经褪去了刚入俗世的羞涩,多了几分官场上历练出来的成熟,身上的穿着和谈吐也是有了很大的转变。

    那少女是看了又看,有点狐疑地问道:“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郭平微笑道:“所谓相逢何必曾相识,之前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还是有过恩怨,在此刻而言,都已是云烟,现在正是从头开始的时刻。”

    这番歪理,自然是没获得少女的好眼色,她白了一眼嗔道:“你这人怎么这般油嘴滑舌?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郭平,还未请教姑娘芳名?”

    “我啊,你就叫我菁菁吧。”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郭平问清了这“菁菁”两字的写法之后,心里细细品味,倒是有点伤感。

    “菁菁二字”源于《诗经-唐风》,名字寓意虽好,描绘的却是人在路上孤独前行的场景,难怪自己两次见到她,对方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行路。

    “那,郭......大哥,不管怎样,昨晚还真是谢谢你了,你现在的手指还疼不疼?”

    “都是小事一桩,何必挂在嘴上,但不知菁菁姑娘接下来要去哪里呢?”

    “自然是回师门了。还不知道这次回去,会受到师父怎样的责罚呢。”

    “那可太巧了,我是正要去武当寻访名胜,不如就结个伴,顺路而行吧?”

    “咦?你怎么知道我的师门是在武当山?”菁菁突然心生了警惕,问道。

    “呃…这个么。我是从掌柜那里打听来的。掌柜告诉我说,凡是在这边遇到的习武之人,八九不离十都是在武当山上学艺问道的。”

    “切!也不知道你哪句话才是真话!”菁菁咕哝了一句,便不再理他,是径自朝前加快了脚步而行。

    郭平好不容易是见到了自己所思之人,岂能轻易放弃,立马赶上随行,后在路上更是百般迁就。

    菁菁虽然心直口快,性子有些刁蛮,但是深明事理,面对着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没出现太多的无礼之举,路上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闲聊。

    两人就此行了半日,终于来到了充满灵秀之气的一座山的山脚。郭平见到山脚入口处,离了一个巨大的石头牌坊,牌坊中央书着“武当”二字,笔锋遒劲有力。牌坊两侧书有联子一对,写着“四大名山皆拱极 五方仙岳共朝宗”。

    牌坊脚下,立着两名道人,不时有些游人上前询问,那两道人却是鼻孔朝天,慵懒站着,毫不理睬,给人一种极为倨傲的感觉。

    郭平悄悄对着菁菁说道:“想不到你的师兄都以这样的礼节对人。”

    菁菁听此言有些诧异,朝着郭平目光所视方向一看,涨红了脸道:“谁说他们是我的师兄了!我们青剑门才没有这样不懂规矩的人呢!”

    她说完,却并没有朝那山门走去,而是山脚旁边拐了个弯,走上了一条山路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