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目前的汉朝几乎文官一家独大,勋戚、太监等都要靠边站,这其实是颇为畸形的。下了早朝,左右丞相居然还能同车而返,谈笑甚欢,便可见一斑了。

  赵祯是个难得的仁君,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目前汉朝如此兴盛可谓是与他不无关系。

  李苏二相在位已近二十年,同时这二相也是至交好友。若是其他的帝王,怕是日日都难以安寝,然而这三人,君明臣贤,相处极为融洽!

  明明已经是十分畸形的朝堂了,居然很少因为政争而产生内耗!

  这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朝堂之中,事务繁多,赵祯和二相自然起过争执。赵祯是极擅纳谏的皇帝,但也是有自己主张决断的皇帝。若是皇帝始终坚持自己观点,李苏二相便会识趣的让步,然后私下里商量着事情的细节,尽量把交待下来的事情做好,不至于篓子捅得太大。

  而今日朝堂争执之事,却终于是落下定论了,李苏二相让步,当朝所有身负武艺之人,必须登记在册……

  李刚和苏秦,在上元夜踩踏事件发生时,正在永安楼里相聚,虽有所耳闻,但毕竟未曾亲眼目睹,因此很难感同身受。

  但是皇帝赵祯站在城头之上看得是一清二楚。固然是凶徒行凶所致,可更加可恨的便是那些身负武艺之人。恐慌已起,他们若是随着人群奔跑至弄里坊间,也不至于被踩死这么多人。

  而这些人,凭借个人勇武,在人群中左冲右突,甚至恶意挤压推搡,才使得事态进一步恶化。

  这样的百姓,若是不给他们脑袋上悬把剑,他们以后行事时,便依然会像上元夜一样肆无忌惮!

  马车骨碌碌的行驶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李苏二人在车厢中随着马车的行进,身体自然摇晃着。

  “身为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事情既然已经定下,耐着性子去做便是了。”

  和赵祯起争执最多的,其实就是李纲,而苏秦多是起到调和的作用。

  “此事说来容易,实施起来太过困难,若那些武人不肯配合,朝廷又当如何自处?难不成要缉拿他们不成。”

  “事情总归是一步一步做的,官家也没要求短时间内完成。官家素来圣明,也知事情轻重,做与不做和做成与做不成,还是有区别的。”

  李纲知道苏秦所言十分在理,这种事情,只要放出风声着手实施,便是一种威慑。不过即便心知肚明,依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京兆府周边,此政实施相对容易,但……其他州府,那些皇族贵戚们……”

  话没说完,但言下之意已经十分明显了,苏秦也紧皱着眉头,点了点头。

  汉朝至今已两百余年,开国皇帝大肆分封爵位之后,历代的皇帝对这类恩典都十分克制。经历了如此多代帝王,也就零星几人依仗着军功,进过爵位。

  那些分封的那些勋爵们,虽无军政大权,无法给朝廷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但在地方上,和各方各面纵横交错,盘根错节间便会成为一种施政的阻力。

  李苏二人各自沉默,想着些许心事,琢磨有何办法可以打开局面,车夫一声“吁——”,马车停了下来。

  李府,已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