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

    ::::路过大街,偏巧就碰上几个士兵簇拥着的那位谢营长迎面走来。

    ::::那谢营长一眼瞧见那穿一身镶红绣花边的白底粉花的旗袍的玉静此时更加秀丽,真是喜出望外,扔下自己的士兵过来招呼:“玉静,是你吧?”

    ::::玉静瞪了他一眼,拉了玉海玉玲就走。

    ::::梁通保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位就是谢营长了,仔细打量了一下,长的倒也不差。便赔笑着说:“长官,您姓谢?”

    ::::谢营长忙说:“是!”

    ::::梁通保听了他的回答,又急忙陪着笑说道:“我那女子不咳话(不懂事),你别张(理)她,她根本配不上你!……,我们陕北人穷,我们家也可(可:非常)穷,又没见过大世面。”

    ::::谢营长顿时涨红了脸:“您是梁大叔吧?我也是穷人家,乡下出来的农家子弟,十四五岁出来闯荡!……从不敢……可是男婚女嫁,天经地义。请大叔不要嫌我……”

    ::::李秀月听他满口关中口音,十分别扭。打断他的话冷言道:“长官,你是当官的,就应该在你们本乡田地找个有钱人家的女子!我们又穷又土,我们女子可不敢跟你们去!……我们还忙着来!”

    ::::说完拉了梁通保撵上玉静姊妹一同走了。

    ::::且说这位谢营长本是关中三原县人,确实是个穷苦农民子弟,也曾念过几年私塾。可在民国十五年后的连着几年的关中大旱灾时,父母兄妹先后都被饿死,他孤身一人为混口饭吃,到西北军里当了兵。也随军参加“二次北伐”到了北平,部队被迫缩编后转到高师长部。因人勤快又好学,并在1933年随高师长部参加长城等对日的抗战立下功劳,深得长官喜欢,打发他去上了两年军官学校,回来便提成了骑兵少校营长。他一心要努力干出个人样儿来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可自从见了玉静以后,心底里便全是梁家大门洞的石台台上坐的那个女学生了:一头乌发,白上衣蓝裙子,黑皮鞋。白生生俊个丹丹的容颜,娇艳玉嫩的胳膊。纤巧的手里正纳着一只袜底。好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啊。

    ::::自此,那谢营长时常搜肠刮肚地用尽所有的自己知道的形容女孩子漂亮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女学生,也觉形容不完这女孩子的美貌;用尽了多少词也形容不出自己那个爱慕之情。为了自己对玉静的爱恋之心,他已多少日子夜不成寐了,那可真是:早也玉静,晚也玉静,每时每刻的玉静、玉静、玉静!玉静啊,何时再见你模样啊!

    ::::他想起人常说陕北“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真是一点也不假,今见这龙泉的女子也并不比米脂的差,如若娶得她为妻,今生足矣!便早将那往日的雄心壮志全放在了一边。先央求梁全保去提亲,碰了钉子,又打发多少人去说媒,还是被拒绝了。又知道与高家已订婚,硬是化了一百块大洋买通高家退了婚,让玉静没有了后顾之忧。可还是被拒绝。

    ::::今日又遇见了玉静,瞧见她乌黑的头发,羊脂一样的肤色,一身漂亮的旗袍裙更显出女孩子苗条如柳的身材,一双黑亮亮的皮鞋,更显出了玉静那端庄秀丽的气质,益发放不下了。又瞧见了玉静的父母姊妹,虽然碰了钉子,可也觉得人家那担忧不是没道理,想起自己已是无父母姊妹的孤儿,不但对梁家上下有了好感,更有了羡慕之心。这样一来,更要想尽办法娶玉静为妻了。

    ::::在他想来,玉静是那么美丽莫测,就象一扇用锁子锁起来又没有钥匙的门,自己就得下功夫,把这门给他打开——打不开便撬也要把他撬开,好让玉静高高兴兴地笑着从门里走出来,走到自己身边来!

    ::::此时见玉静一家走了,忙打听他们的去向事由。明白事由,便有了计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