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康熙皇帝时候又出现了另外一桩文字狱,牵扯的人更多,被杀头的人更多。

  那是康熙初年,在浙江湖州发生的事情。

  那时候有个叫庄廷栊的瞎子,很爱好历史,想写一部明史。可是他由于自己的条件有限写不了。于是,就效法“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后世留下一些自己的印记,他就用重金从邻居家买来了一部《明史》。

  谁知这部明史写得特别详细。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宰相朱国桢。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历史学家,生前写了好多历史书,他在退休后又著《明史》一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修订,朱国桢就去世了。

  该书着重写了明朝崇祯年间和南明的史事,因为写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特别详实,又因为朱国桢是个卓有学问的老学究,也很生动,很有阅读价值。

  一些年老的明朝后裔听说要修订《明史》,都纷纷前来,表示愿意效劳。

  庄廷栊又花钱雇来好几位这样的学问大家,对该书进行了一些增补,使得这本《明史》更为完满了。

  后来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朱家家道衰落,朱国桢的后代为生活所迫,就想把祖先留下的这本《明史》出售。于是这本书就到了庄廷栊手里。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素有雄心壮志的庄廷栊,得了一场大病便扔下《明史》,在顺治十二年故去了。

  眼看自己儿子的一番苦心就要付诸东流,庄廷栊的父亲庄允城上手了。庄允城也爱好历史,他一看儿子费尽大量心血整理的这本书,尚有很多错处和遗漏之处。

  于是,庄允城就想让儿子未竟的事业圆满,花钱请来明朝遗老,大学问家李令皙写了序言,又花大钱请来18位名士,对这本书进行修订,并改名叫《明史辑略》。这本书才算圆满。

  庄廷栊的岳父朱佑明是个大富豪,在顺治十七年以庄廷栊的名字,将这本书刊行。

  这本书本来是一个爱好历史者留下的历史书。但是,由于书里记录了明朝的历史,是当时明令违禁的内容,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不法分子知道了这些,就想利用这个机会发财,于是有好多人蜂拥而至,威胁庄允城要去官府告发,庄允城都用钱堵了这些人的嘴。

  但是,偏偏有个别有用心的人,这个人就是吴之荣。

  原来这个吴之荣是归安县知县,因为犯了法,被关进监狱。后来遇上大赦,才被释放出来。

  这是发生在1663年间的事情。也是赶上凑巧,有一天,丢了官的吴之荣正在街上闲逛,一看书市的人很多,一问才知道,人们都在买《明史纪略》。一听说是明史,他很感兴趣,似乎预见了希望。

  于是他借了一本,回家好好研读。果然不出所料,书中有多处有颂扬明朝,诋毁清朝的内容。吴之荣看罢,喜上

  眉梢,心里暗想,我发财的机会来了。

  小人吴之荣是放不过这个发财的好机会的。

  他先去讹诈庄家,但是被庄家无情地赶了出来。一计不成,吴之荣就想到了县里。他拿着书,向县太爷诬告说他发现了一本反书。

  但是,庄允城早就看透了这个泼皮无赖吴之荣,这种人想钱都想疯了,料想他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上告县里。庄允城就给县官送了好多礼物。县官接到礼物后,当然替庄允城说话,把吴之荣撵了出来。

  吴之荣感觉没办法了,又去庄家进行讹诈,庄家同样把他赶了出来。同时,庄家也看出,这个吴之荣现在没办法了。

  但是吴之荣毕竟是个做过官的人,知道打官司的路数。他又向杭州将军松魁告发。这个松魁和庄家有些交情,他接到报案,就和巡抚朱昌祚进行了沟通。

  两位官员都认为,这是一本史书,不宜弄大,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于是,松魁告诉庄家,回去把有些内容好好改一改,不要让人抓住把柄。

  庄允城回去后,按照要求,把书里指斥清朝的内容改了改,修订后又刊行了,这是本书的第二次刊行。庄允城以为这样一来就没事了,吴之荣也抓不住把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