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康熙看着75岁高龄的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呼吸急促,命若游丝,心里绞痛得难受。

  祖母操劳了一辈子,为大清的江山社稷奔波了一辈子,现在就要安歇了。康熙强忍住泪水,不让泪水流下来。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是大清基业坚强的守护者,没有她的操劳打理,大清就要大厦将倾了。

  此时康熙正要出师草原,要攻打葛尔丹的准噶尔叛乱之匪军的时候,但是,康熙一听祖母病危的消息后,什么也顾不得了,跳上马车就往北京赶。到了紫禁城,康熙着急得连衣服都来不及换,立刻赶往慈宁宫。

  康熙眼里的祖母,静静地躺在病榻上,那么安详,那么慈眉善目。孝庄文太皇太后在大清最困难、大清的基业已经撼动的时候,祖母扶植6岁的福临,又扶植8岁的康熙坐上众人眼热的皇位,而且让整个朝廷正常运行。祖母扶植了整整两代小皇帝。没有祖母的精心扶植,大清恐怕就要命悬一线了。现在,康熙现在想起来就后怕,也为祖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时候,皇帝幼年,祖母要遭多少当权者的白眼和恐吓,祖母要遭受多少委屈,更不说所遭受的惊险了。像多尔衮,豪格,还有鳌拜,都是一代代的人精。但是祖母是很要强的,为了大清江山,泪水只能往肚里咽。

  康熙轻轻地走近太皇太后的病榻,小声地向站在一旁的太医们询问太皇太后的病情。然后轻轻地坐在太皇太后的病榻边上。这时候贴身侍女彩娥走过来小声说:“回万岁爷,太皇太后刚刚吃了药,刚睡着,正发汗呢。”康熙点点头,深情地凝望着熟睡中的祖母。

  康熙见惯了祖母坚强而慈祥的这张脸。祖母这个人很要强。据说6岁的福临登上皇位的时候,皇宫里的形势过于错综复杂,简直让人窒息:兵权在握的豪格对于义母弟登上皇位心怀不满,拥兵自重的多尔衮也窥伺皇位。鳌拜横行的时候,吴三桂造反的时候,祖母不为自己身体的沉珂所阻,依然为康熙筹谋划策,劳心费神。祖母啊,你是我康熙的保护神。康熙不由得哭了起来。

  祖母的病房里静悄悄的,只有祖母沉重的呼吸声。他十分熟悉祖母的这个呼吸声。在康熙小时候,祖母常常抱着幼小的他,给他讲先祖的英雄故事,叫他写字、读书、教他做人。祖母给了他应给的一切。因而填补了因为遭遇父亲冷落的小康熙幼小的心灵。

  祖母是善良的。实际上,按照祖母的情况,在两次的辅助幼帝的时候,她要是也学武则天,走上前台,如俯仰一般容易。但是,祖母没有,她宁愿扶植幼帝以给青史留下好名声。

  可以说,没有祖母,就没有顺治、康熙两代皇帝。

  在康熙的记忆里,祖母是他最体贴最亲近的人。如今祖母要撇下康熙一个人,要进天堂了,这是让人多么心疼的事啊。康熙的眼泪,不由得一串串流下来。为了不惊动熟睡中的祖母,康熙赶紧擦去了眼泪。

  “皇上,你怎么哭了?”太皇太后这时候慢慢地张开眼,吃力地轻声说。

  “祖母,孙儿把您吵醒了吧?”

  “没有,孩子,你一进来我就知道了,只是我没有力气说话,甚至没有气力睁眼看你一眼,咳,老了,要走了••••••”

  康熙听了,脸贴在祖母脸上,就像他小的时候,祖母的脸贴在孙儿脸上一样。那是多么温暖的脸啊,要知道,那时候的小玄烨是父爱和母爱的孩童啊,只有祖母才是支撑小玄烨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记得鳌拜横行的时候,祖母与小康熙进行了一次秘密的谈话,康熙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祖母,孝庄文皇太后给康熙出了个主意,可以将鳌拜的党羽用各种名义先派出京师,再逮捕鳌拜本人。

  那时候,康熙唯一依靠的就是这位年老但很精神矍铄的祖母了。祖母给予他无穷的力量。康熙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位在清朝历史上曾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不平凡的女人。

  孝庄文太皇太后是生长在科尔沁草原蒙古族的女子,是清朝入关第一个皇帝顺治之生母。孝庄文太皇太后的一生坎坷富有戏剧性,这位老祖母曾经创造了大清的很多奇迹。她真正是大清的元老,为大清江上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立大清。不久,孝庄就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孝庄一生生了三女一子,其子就是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