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葛尔丹长得面目狰狞,好似凶神恶煞。他虽是喇嘛出身,却是个野心很大的人,这个家伙想学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想瓜分清朝的土地,欲兼并蒙古各部的土地,统一整个草原。他竟然狂言“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这是公开分裂国家。这严重地触动了清朝政府的底线,这是朝廷所不能允许的。

  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跟成吉思汗那时候相比,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他没能力不说,人品也差的太多。但是葛尔丹硬要跟朝廷对着干,这他就显得不识时务了。

  在调节和谕令受到置之不理的冷遇后,忍无可忍的康熙决定御征举兵征讨,10多万大军向葛尔丹的老巢进军,但是因为康熙皇帝突然生病而无功返京。

  但是,因故左翼军耽搁,右翼恭亲王常宁军仍然按计划继续进军,从大兴安岭开始搜索葛尔丹叛军,欲凭着自己的优势兵力,对葛尔丹军实施包围态势。殊不知葛尔丹的军队惯于在草原上打仗,在机动灵活方面优于清朝军队,当常宁统帅的右翼军进至乌珠穆沁草原时,与葛尔丹的叛军相遇,双方展开激战。

  其结果五万清军败于葛尔丹叛军,退回大兴安岭,葛尔丹叛军挥军直追。消息传到康熙皇帝那里,康熙大怒,庄严地宣布:“礼部现在开始筹划留京和从驾人员,朕在五凤楼阅兵,朕要御驾亲征!”

  三天以后,康熙祭告了天、地和祖先,御驾亲征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又过了两天,康熙在午门外的五凤楼前,进行了宏大的阅兵仪式,收阅兵将有三万之多。

  皇子胤惿因何统左翼军的福全不合,所以让他在京留守。他和大臣张廷玉领着三百多名官员在右掖门前观看。

  康熙身穿全套金甲战袍,站在午门的检阅台上,接受着检阅。

  检阅完毕,康熙皇帝就下令:“出发!”,士兵们一列列从故宫大门出发,鼓乐号角响彻云霄。康熙这回志在必得,他高兴地看着大清出征的30万将士向葛尔丹的老巢进发!

  葛尔丹自伺自己的势力强大,瞧不起清朝的军队,欲找清朝军队决战。所以仍旧住在乌兰布通。当清朝的军队到来之时,葛尔丹已经摆好了阵势。

  当时的局势对葛尔丹很不利。裕亲王福全率领的左翼军把葛尔丹阻止于英金河以北,而恭亲王常宁率领的右翼军也远远地向乌兰布通压来。葛尔丹军两万多人隔河结营于山林高岸之下,四面依林,南面祖水,东西无以为蔽。葛尔丹所处的位置对他很不利。

  但是,葛尔丹还是胸有成竹,命令他的军队列队山下,诵经祭旗,准备战斗。因为清左翼军先行到来,所以裕亲王福全命令部队整列队形,严阵以待。

  1690年9月3日黎明,福全下达进攻葛尔丹军的命令,清军开始发起冲击。

  但是葛尔丹意想不到地筑起了一个清军见所未见的骆驼城——

  葛尔丹军把大量的骆驼横卧于地,背上加箱笼成女墙式箭跺,外蒙湿毡毯环列成栅,号为驼城。这个驼城非常易于人员隐蔽,人员于垛口间隙向外发矢铳。清军有多人为葛尔丹军的矢铳所伤,对驼阵则素手无策。清军步骑兵的进攻,屡为葛尔丹军的驼城所错败。

  面对葛尔丹军的驼城,清军毫无办法。但是,康熙的舅父、火枪营统领佟国刚提出一个好办法:只能拿大炮轰击了。此办法深得康熙的赞同。

  康熙皇帝谕令从京城给战场调去火炮和众多炮手。几天后,三十三门火炮运到。列炮于英金河河滩上,炮口对着葛尔丹的骆驼阵。

  裕亲王福全一声令下,清军的大炮立刻怒吼起来,炮弹呼啸着在驼阵周围爆炸,另外,一千余名火枪手站在阵前向驼阵后的枪手射击。

  战场上立时硝烟弥漫,枪炮声骄横此起彼伏,战斗异常激烈。

  葛尔丹那边一看驼阵要被打散,一峰峰骆驼被打死,一时也慌了,众多手持沙俄火枪的枪手集中火力打起了清军火炮的炮手。

  清军的炮手已有四十多名中弹身亡,对亏按照康熙皇帝的命令,裕亲王福全给每门炮配备的炮手多,不影响每门炮的正常射击,使得炮弹不停地在驼阵中爆炸。

  炮弹在驼阵周围轮番爆炸起来!

  葛尔丹的驼阵这时候被炸得卧不住了,听到隆隆的炮声,看见通红的火光,吓得站起来挣断绳索,四散奔逃。骆驼阵终于被打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