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顺治皇帝驾崩后,按照顺治皇帝驾崩前的圣谕,即皇帝位。

  8岁的玄烨先是穿上孝服,在顺治帝灵位前,敬读告文,行三跪九叩礼,接受诏命。然后换上礼服,到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行礼问安。这一切完成后,小玄烨走向太和殿,登上皇帝宝座,做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君临天下。是为清圣祖,年号为“康熙。”揭开了“康乾盛世”的序幕。孝庄文皇太后也升为孝庄文太皇太后。

  年仅8岁的康熙,坐在皇帝宝座上,和普通小孩一样,什么也不懂,对于祭祀等方面的事宜更是不明白。他看着面前穿得着各式朝服的文武百官一排排序立得整齐肃穆,初次见识这些的康熙,心里有点局促不安了。

  好在有孝庄文太皇太后的指点,各个朝廷官员各司其职,朝廷才正常运作,没有造成混乱。

  康熙太年幼无知了。再加上皇帝处理的都是国家大事,他什么也不懂,插不上手,只能听,他心里也很着急。

  他记得顺治皇帝临终前说过,“朕给你留了四位大臣,他们会帮你处理一切的。”他只有听四位老臣的了。

  原来六岁执政的顺治皇帝被握有实权的多尔衮的压制,所以顺治有感于在皇室亲王压制之下的痛苦,决心决不让自己的儿子受此委屈。顺治皇帝在临终时留下旨意,让鳌拜,索尼,苏可萨哈,遏必隆等四名大臣辅佐小康熙执掌朝廷。

  一开始,康熙还真的感激他们,感到这些老臣真是为皇帝所急,兢兢业业,办事有条有理,确实让只有8岁的康熙放心。

  但是,康熙也不是什么也不懂。康熙这个人本来聪明绝顶,再加上他奉孝庄文皇太后之命也读了很多书,懂得很多事理。

  尤其是孝庄文太皇太后让小康熙锻炼处理事物的本领,知道作为一个皇帝应该怎么处理事物,使他懂得了很多作为一个皇帝应该懂的事情。

  康熙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他认为这样处理,而他们却那样处理,觉得他们处理的不对。

  但是现在自己还没有亲政,不能亲自处理事情,所以康熙只能忍气吞声,默不作声或者装聋作哑了。

  康熙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慢慢地成长。过了两年,康熙已经十岁了,在朝政问题上也慢慢变得成熟了一些。

  有一天,山西巡抚送来一封求救函,意思是黄河又发大水,淹了很多土地,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请皇上允许打开国库放赈,救百姓于危难之中。

  谁知道鳌拜看了这个求救函,嘿嘿地一笑,摸了一下胡子,“山西巡抚又出花样琢磨国库了,哼,屁大的事也求朝廷帮忙,真没劲。”

  听着这些的康熙觉得应该答应他们的请求。朝廷体恤地方,这合情合理。康熙就说一句:“我看他们肯定请求朝廷帮助,朝廷应该帮助他们。”康熙觉得自己说的合情合理。

  谁知鳌拜气呼呼地把嘴一撇,“皇上,你还没有亲政呢,等亲政了再说吧。”听了这话,

  康熙呆住了,静静地看着鳌拜。

  其实,康熙心里是很生气的。这个鳌拜也太趾高气扬了,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一个不

  体恤百姓的朝廷,算什么朝廷!康熙虽然是只有十岁的孩童,但是已经有了自己正确的主张

  了。这个鳌拜也太过分了。

  康熙心里有气,晚上到去孝庄文太皇太后那里,年老的老太皇太后问了一下白天朝上的

  事情,康熙简单地说了一下白天的事情,并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个鳌拜,也太过分了。”

  孝庄文太皇太后叹了口气,抓住康熙的手,意味深长地说:“玄烨呀,你是个明白事理

  的人,这个鳌拜咱们惹不得呀。现在皇室就我们老少两人,你还小,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他们,

  忍着点吧,等你亲政好了。”

  接着,孝庄文太皇太后给康熙讲了鳌拜这样狂妄的由来。原来这个鳌拜在皇太极时候,是个不可多得的战将,在当年皇太极打天下之际,几乎所有的战事都要领兵参与,以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立了大功无数,有“勇士”之称。因战功显赫,顺治驾崩后被名为以政大臣,现在是领侍卫内大臣,为四个顾命大臣之手。

  康熙脸色沉郁地听完了老太皇太后的诉说,心里问自己,纵是功高盖世,眼里也不能没有皇上吧?

  “先皇为什么让他们顾命大臣呢?”康熙自言自语,他怎么也不懂,为什么父皇给他留下这样的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