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现在旺儿正和两个舅舅玩儿的高兴。大白马被拴在当院的树上,车上的粮食也已经被兄弟两个卸了下来。放在屋里庚辰打的箱柜的下储柜上面。

因为屋里有大炕,四件两组的大箱柜也没有了整体摆放的空间,所以也拆开了搁放。

屋子南北大梁下的墙根儿处,分别放着一个下储柜。

下储柜柜腿高三十公分。前面两个储柜腿与储柜底用刻有花纹儿匴了花边儿的花样木板相连着。上面是六十公分高的两扇储柜门。

庚辰为了让屋里的空间阖亮不压抑,把两个上箱柜并排放在了大炕上的北边。上箱柜就是上开盖儿的两个大箱子,站在炕上掀外表有十公分厚的箱盖儿倒也方便。

两兄弟正好就把粮食放在了下储柜上面。

正在逗旺儿的老二和老四,一见庚辰和悠然抬了一袋子东西进来。看两人吃力的样子,连忙过来接了放在老四肩头上。让老四自己扛着去了屋里,悠然回头扶了母亲,庚辰引着也到了屋中。

庚辰见老四把麦子放在了西边墙根下。就让舅哥舅弟坐了门桌两旁的椅子,自己和悠然扶了丈母娘坐在了炕沿上。

两兄弟问起母亲去和亲家公要粮的情况,杨老太复述了一番。其实从庚辰和悠然抬了麦子回来,两兄弟就猜测到了大致情况。听母亲说完,大家都沉默了。

现在距离秋收分粮还有近三个月,看着放在屋里的只够女儿女婿吃一个月的口粮。

杨老太说道:“现在庚辰父母哪里也做着难,日子不好过!他们二老我们是绝对指望不上的了。也没有了别的办法,只有你们兄弟两个回去找你们的大哥和老三。就说是我说的!让他们也把家里的余粮给悠然送来。就说是为了救他们妹妹一家子的命要紧,可千万莫要推委了!你们现在就回去吧!我要在这儿一直等着。”

两兄弟见母亲最后是拿了拐杖连杵着地面说的。知道母亲下了决心,见不到足够悠然度过难关的粮食,是不会放心离开的。只得解了马缰绳赶车而去。

庚辰看了心里不是滋味。想到自己为了妹妹奔波劳顿了两个月有余,到了最后却被家人不喜,以至于自己一屋子陷入绝境。

想想自己二十多年来,为了孝敬父母,对自己亲生姐妹兄弟们的全身心付出。却只落得要依靠妻子的全家人、一个“外家子人”的全力奔忙,来为自己度过难关。对父母家人是想爱又爱不起,想恨又恨不成。以及对妻子悠然的愧对和当初自己定亲以前丈母娘对自己嘱咐交代的辜负。现在就好像是无数把小锤子敲击在心上,心痛的是泪如泉涌。

不愿让丈母娘和悠然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海辰连忙去了里间小屋。

杨老太和悠然又怎知庚辰的复杂心情!只认为庚辰是为了日子做难,心里难受而已。两个人都叹息了一声,没有去打扰庚辰,任由他自己发泄。

杨家两兄弟赶了马车回到宋家村,天已经快到午时了。两兄弟分别去了大哥三哥家,只有两个嫂子在家做饭。两个嫂子一听是婆婆发了号令,又是给小姑子救命的粮食。都有孩子缠身的两个嫂子,竟然一点儿也没有犹豫。拿出了自己家里的余粮,让两兄弟装了车。

看着车上那有限的粮食,几个人发了愁。

正发着愁,老大、老三和乡亲们下工回来了。见他们四个人在大太阳底下围了马车长嘘短叹,有人就开玩笑:“你们四个人这是怎么了?有家里阴凉处不待!大中午在院门口阳光下晒太阳,一个个长的跟黑炭似的,是觉得自己还不够黑吗?”

老二苦笑一下,就对乡亲几个说了妹妹悠然现在的遭遇。几个乡亲一听到是村里昔日的“女状元”在外村遭了难,而兄弟几个正在为粮食发愁。习惯了“明存暗借”的宋家村村民就纷纷奔走相告,从各自的家里拿出余粮来给他们几兄弟。让他们代送于“女状元”先解了燃眉之急,到了秋收分了粮就没事了。

没想到一下子惊动了半个村子里的人。虽然拿的都不多,但还是在杨家兄弟连连说“够了,够了”的声音里,装满了一大车。看着这足够妹妹和妹夫吃到年跟前儿的一车粮食,高兴的兄弟四个掏出旱烟让大家卷了,也记下了这份人情。

两兄弟在两个哥哥家里吃了午饭,给马喂了草料,拿绳子固定好车上的粮食,又顶着炎炎夏日要赶回古槐村。

自从两兄弟离开古槐村后,眼看着天儿已近午,悠然就有些发愁了。

自己家里没有杨老太能吃的东西。

虽然家里有了哥哥给的杂粮,但做饭汤可以,家里现在只有几个自己两口子才能吃的下的山药面的饼子。

山药面饼子吃着硬呼呼粘哒哒的,自己吃着都粘上嗓,要用筷子不时的往下捅了着吃,才能咽的下去。

杨老太嘴里没有了牙齿,吃不吃的动不说,就是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放嘴里嚼着吃。只剩一嘴牙床子的杨老太,岂不是更要粘在上嗓上了!

悠然自已想了想,如果饼子粘在了母亲的上嗓上,怎么也下不来。母亲着急的样子,就苦笑不得的直摇头,总不能让母亲只喝汤吧!

就叫了庚辰出来。庚辰心情已经平静下来,听了悠然说的也觉得好笑。赶紧去找他自己的母亲商量,看辛花有什么能让丈母娘吃的。

三元和辛花此刻还在失望自责之中。一听说杨老太并没有随着刚才的马车声走人,而是让两个儿子回去给庚辰小两口想办法弄粮食去了,又是一阵欢喜激动。

辛花亲自挖了两大海碗的白面,三元又让庚辰拿了家里还藏着的,仅有的那一小整罐子棉籽油,辛花陪着端过去让悠然给杨老太烙油饼吃。

庚辰看了父母的样子,知道父母还是关心自己的,心里也就舒服了一点儿。

看到婆婆端了面盆过来,面盆里的白面比分家时分的白面还要多。还有一小罐子的食用油,婆婆也说送于自己。悠然也就立马把之前对公婆的所有不快,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让婆婆留下来一会儿一块儿吃饭,辛花又和亲家母客气了几句也就回去了。

午饭有点儿晚。旺儿是又饿又困,不好好跟姥娘玩儿了,不时地哭闹。

庚辰家的灶就在院子里的东墙跟儿下,简单的用粗一点儿的木棍搭了一个棚,上面用麦稍泥抹了顶。在正午烈日下,悠然钻在里边还直不起腰来。

只有一个单灶,锅还是分灶时公婆给借的。先烧了热水,汆了白面,在大锅里烙了大饼。悠然听旺儿哭闹,就简单的又在锅里熬了绿豆汤。

庚辰这时从外边找回几根还不太大的大葱。用捣蒜臼给丈母娘捣了两根葱,也没有来得及炒菜,一家子人开吃。旺儿吃的欢,自己就着根大葱吃了大半张的油饼,只喝了两口汤就困的不行了。庚辰把他抱到炕上便睡着了。

这时一阵马车声响和人吆喝牲口的声音传来。庚辰赶紧起身从门里向外望去,只见二舅哥赶了马车已经进了院门。

赶紧回头告诉丈母娘和悠然说二哥回来了。杨老太和悠然没有想到这么快两兄弟就回来了,悠然也没来得急收拾碗筷。杨老太拄了拐杖悠然扶着,两人跟着庚辰从屋里出来。看到那装了一大车的粮食,三人都呆了。

杨老二看了他们一眼,笑着说道:“你们就别愣着了,赶紧出去看看吧。老四要和你们家梓辰打架了!”

三人有点儿发蒙,也顾不得发呆了赶紧向门外走去。

原来兄弟两个赶了车走到庚辰父母的家门口处,正要向南拐。看到梓辰和俊梅背了书包正从家里出来。

老四每年都赶车拉了母亲和嫂子们来给姐姐送篮子,和梓辰彼此当然都认识。知道了他们两个老找自己姐姐悠然的麻烦,就跳下了车,向兄妹俩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