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听到姜苗这样说, 他们几个人凑在一起,互相递着眼色,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按次给的话, 多少钱一次啊?按月的话, 是啥价啊?”

    灯泡厂主任举起了手, 问道,其实这种法子也不错,按次来, 也不用再分给她一套房子,对他们厂子来说, 好处多多。

    “按次来的话, 是按小时算, 我一个小时是五块钱,如果包月的话, 一个月便宜点是一千块。”

    “啥?”

    在场的人惊的都有些坐不住了,要知道像姜建国这样的老师傅, 一级工一个月才三十一块钱, 一年是三百七十二块钱。

    而姜苗一张口一个小时要五块钱, 一天按八个小时算, 也就是四十块钱, 也就是说她一天的工资比一个老师傅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哪。

    一个月一千块钱, 抵得上三十二个像姜建国这样的老工的工资。

    即使是开头说要分姜苗一套房子的烟厂刘干事也忍不住沉默了, 甚至和姜苗讲起了价,

    “姜苗同志, 这实在有点太高了, 能不能再往下降一降?”

    这下轮到姜苗沉默不说话了, 在场的人都殷切的看着她, 希望再往下降一下。

    姜建国也来劝闺女姜苗,不要狮子大开口,他刚刚听到闺女要那么多钱,都快吓死了。

    “降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姜苗停顿了一下,继续说,

    “如果咱林城的厂子需要翻译,碰巧外省的人来找我去给他们翻译,并且开出了更高的价格……你们可不要埋怨我啊。”

    姜苗话里的意思虽然没有说透,但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要是外省的人开出了更高的价,她就会不管他们,先紧着外省的。

    “姜苗同志,是不是按之前你说的那个价格,等外省的人来找你,无论对方开出多高的价,你都会先紧着咱这几个厂子,对不对?”

    烟厂的刘干事推了一把自己的眼镜,问道。

    “对,这个价格买的也是一份保障,是为你们好,其实我更倾向于你们让我降低一点价格,这样外省找我,我就能赚更多的钱。”

    “千万别降价,就按这个价格来,别到时候我们厂子刚好需要翻译,外省来找人,你跑了,那我们厂子咋办?贵点就贵点吧。”

    刘干事急忙说道,其他人见烟厂的刘干事都同意这个价了,他们咬咬牙也点头了。

    “行,那你们按顺序来,以后哪个厂子里需要翻译,最好提前几天给我说一下,我这样好安排时间。”

    其实姜苗这样一点都不亏,首先外省的人知道她姜苗的存在,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给的价格高点,但也需要来回坐火车啥的,这也耽误时间。

    林城这一片厂子不少,这个价格也够她吃的了。

    再说了,她刚刚说的是外省来人,她到时候会先紧着他们这些人,但没说不接外省的活。

    “我们厂先包一个月。”

    棉花厂的吴厂长站出来抢先定下了姜苗。

    “吴厂长,你啥意思?你包一个月,让我们咋办?我也要包。”

    灯泡厂的主任和吴厂长争执了起来。

    “老张啊,我们棉花厂从外面请来的德国工程师已经等好几天了,你就先让让我咋了?我们棉花厂现在急的都快火烧房了。”

    吴厂长皱着眉头,瞅着灯泡厂的主任,焦急的拍着手。

    “吴厂长,我们知道你急,但你也不能一上来就包一个月吧,你让我们在场的其他厂子咋办?”

    刘干事他们烟厂,这个月的月末,也需要翻译。

    吴厂长被说的脸色涨红,他见自己包一个月有点不太现实,就退了一步,

    “那我包二十天。”

    其他人还没来得及说话,家具厂的人不乐意了,

    “不行,你最多只能包半个月,因为半个月过后第二天,我们家具厂就要用翻译。”

    吴厂长算了算时间,只能勉强点头答应了。

    这些人争着抢着在姜苗那定时间,有包半月的,有包一个星期的,还有准备包三天的,最后姜苗说了一下,最低七天起包才作罢。

    站在门口的赵干事看的目愣口呆的。

    “那行,姜苗同志,我就先回去了,到我们约定的时间,我去厂门口接你,我们厂里的人都欢迎你的到来,你可不要放我鸽子啊。”

    烟厂的刘干事提着包,得到了姜苗的连番保证后,才离开。

    等人离开的差不多了,姜家就只剩下了棉花厂的吴厂长和王主席还有赵干事。

    “姜苗同志,你看下午咱能去厂子里吗?”

    吴厂长此时急的很,恨不得想让对方现在就跟着她回厂子去。

    姜苗想了想,其实她想明天再去,但见吴厂长好像很急,她也不是那种喜欢刁难人的人,再说了人吴厂长也没得罪她。

    “行,下午我就去。”

    “好好好。”

    吴厂长提着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脸上也有笑了。

    “我让他们单独再给你准备一间办公室。”

    “不用不用,我还坐我之前在工会的那个地方。”

    主要那个地方有老李,她都习惯老李的存在了,也有人说话啥的,她回来这么多天,还有点想他了哪,她不知道老李因为她的事,和赵干事吵架回家去了,已经连续好多天没来上班了。

    赵干事一听她还要再回到工会,心情就有点说不出的复杂。

    等姜建国把他们送走后,回到家里关上了门,一家人都呆呆的坐在凳子上。

    “我的天老爷啊,一个小时五块钱啊,这不是抢钱吗?”

    吴淑兰说出了心里话。

    “这咋是抢钱哪,他们愿意给,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姜建国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心里也是久久不能平静,合着他闺女一个月的工资,抵得上他两三年的工资啊,他的腿直发软,幸好扶住了桌子,才没出丑。

    “天哪,只干三四个小时,就抵得上我一个月的工资了。”

    孙英子说不出啥味,心里酸的已经不行不行的了。

    酸的何止她一个人,姜向军心里也仿佛打翻了一坛子陈年老醋,他一个月的工资还没她一天挣得多,这也太打击人了。

    姜苗没有得意,也没有很激动啥的,而是像往常一样又摊在了沙发上,从屁股下面拿出一本小人书看了起来。

    就像是在旁人眼里不得了的巨款在她眼里啥也不是似的。

    “苗儿,你想吃啥啊?妈去给你做。”

    吴淑兰拖着发软的腿,来到闺女身边,小心翼翼的问道。

    “做啥都行。”

    姜苗这次反而不嚷着要吃肉了,这让吴淑兰犯了难,

    “那妈给你做韭菜疙瘩吃,昨个赵干事他们拎来的熟食,也必须要吃了,现在天热放不住。”

    姜苗点点头,吃韭菜疙瘩也行,

    “那你记得多放点香油。”

    “行,这次一定给你放的足足的。”

    吴淑兰站起来就去橱柜里把昨个买的韭菜拿了出来,瞅着他们早上带来的东西,多的桌子都堆不下了。

    “老姜,你们把桌子上这些东西都分分,耐放的都先放在柜子上,有那不能放的,这两天咱必须要全给吃了,吃不完的就像这肉啥的,就要煮煮用盐腌起来才行。”

    姜淑兰见桌子上不知道谁带来的一把香蕉,她瞅了眼坐在沙发上看小人书的闺女,就掰下来两个塞到了她怀里。

    “你吃点香蕉先垫垫。”

    姜苗有些诧异的抬头看了吴淑兰一眼,这吴淑兰啥时候对她这么好了?她扒拉开一个香蕉,就往嘴里塞。

    “爸,这谁拿的两条带鱼啊?”

    扒拉东西的孙英子看到两条带鱼,惊喜的不行,要知道现在这带鱼可不便宜,家里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偶尔买次尝个味。

    “这还有一只烟熏鸡,好像是那个烟厂的刘干事带来的。”

    这礼可不轻,姜建国把烟熏鸡和带鱼挂在了墙上,这两个可以放的时间长点。

    “看,还有一条子猪肉哪,要不,让妈做成咸肉,放到坛子里储存起来,等啥时候想吃的时候,就用筷子夹出来点。”

    孙英子建议道。

    “也行,让你妈做辣点的,苗儿喜欢吃辣的。”

    姜建国说着,瞥了眼沙发上平静的不行的闺女,心里忍不住纳闷,她就咋一点也不激动啊?

    “这还有那么多的糕点……苗儿,你吃不吃糕?”

    孙英子扭头问姜苗,姜苗拿着小人书,走到跟前看了看,只见桌子上放着很多四四方方的油纸包,用草绳扎的紧紧的,油纸表面上,印着红色的大字,上面有绿豆糕,红豆糕,桂花糕,枣花酥,白玉糕……竟然还有包柿饼。

    姜苗拆开了一包柿饼和一包绿豆糕。

    这个年代的点心都是没有添加剂的,绿豆糕一打开,就是扑鼻而来的清香的绿豆味。它是长方形的,被做点心的老师傅整整齐齐的码在油纸上。

    拿起一块绿豆糕送进嘴里,甜的刚刚好,绵软又香甜,让人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

    有那牙口不咋好的老人,早上不吃饭,就喜欢吃绿豆糕配茶水。

    现在送礼都流行送四大件,八大件啥的,绿豆糕就是八大件中的一个。

    姜苗吃着绿豆糕突然想起来了,

    “妈,你明天煮点绿豆汤消消暑啊。”

    “行,家里还有杂粮票哪,我今天下午去供销社买点绿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