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话说成王开始临朝,周公旦仍然摄政,干预各种政事,不是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周公旦也许是真的放心不下,也许是放不下,这个王权也许真得诱人,问世间权为何物,真叫人以身相许,为官拼命。这话一点也不过。

    早朝,镐京大殿。

    “早朝开始,陛下进殿,众臣朝拜。”膳夫高声叫道。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朝拜。

    “众爱卿平生。”成王朗声说道。

    成王接着说:“太师赐坐太师椅,太保赐坐太保椅。”

    “昨天早朝,朕,诏告天下的三十件事情都有落实下去了吗?”成王问。

    “回禀陛下,陛下下的三十道诏书,有二十五条已经颁布了,还有五件太师说再等等。”佐御史回道。

    “太师,那五道诏命,还要等多久?”成王问。

    “我看你一天就下三十条王诏,是不是太多,让人觉得陛下是不是太急,或者太草率。”太师姬旦不急不慢的说。

    “嗷,太师是这么觉得啊,朕怎么觉得还不够啊,今天朕已经拟定五十道王诏,这不是更多吗!”成王不让歩的说。

    “陛下,五十条王诏?确实太多了,是不是做五次下诏!”太保说道。

    “这下诏也得慢慢来,你们这不是怠慢朝政吗?”成王说。

    “陛下,按照王诏的缓急程度,一条一条的落实吧,一口吃不成胖子,陛下亲政,一来,日夜勤政,太辛劳了,不要如此的拼命,龙体要紧,如果陛下的一诏能够落实得好,落实得彻底的话,比陛下下三十条,五十条的好。”太保话里有话的暗示着。

    “朕明白了,朕的王诏那一条是为了朕家本人的,那一条不是为了天下百姓苍生?感情好,朕一片苦心,众爱卿倒觉得不疼不痒!去年黄河大堤多处决堤,至今还没有修理加固,今年再过四个月,桃花一开,桃花雨汛就到了,你说这不是急事吗?去年黄河水淹死了多少人,今年如果不修,又要淹死都少人,庄稼就不必说了,没有吃的,老百姓又如何活,难道你们忘了淇水一日三绝吗?给百姓一条活路,这不是急事吗?非到大水冲倒龙王庙,才叫急吗?然后再去救灾,然后就是救灾立功,再然后就是立功受奖。这有意思吗?这种那里有火就救那里,这样执政宗旨能行吗,什么叫未雨绸缪,我大周朝养这么多大臣,整天在此听朕颁诏,而不作为,这样的官制行吗?朕要肃清吏治,一改朝政。”成王火了,急了。

    “改朝政也得慢慢来。”太师又说话了,不急不慢。

    “慢慢来也行,过几天朕要考察洛邑的建设情况,还要把洛邑主殿定下来,太保,你负责的这事,是不是提前去呀?”成王为和解气氛,改变一下作风,于是转换话题,开始一件一件的去落实政策。

    “老臣明天就去洛邑。”太保回道。

    “明天是什么日子?”成王问。

    “回陛下,明天是二月乙酉日(十六日)。”太保回道。

    “好,朕于已末日之前往洛邑。”成王说道。

    “老臣乙卯日(二十二日)在洛邑迎候陛下。”太保应道。

    二月二十二日,一早,成王从镐京步行到丰邑去拜别太王太后,然后坐着六马御驾,御林军随后护驾,第二天到达洛邑,太保帅众臣,以及在洛邑的诸侯迎接成王,带入住行宫之后,汇报工作。成王嘉奖卫侯康叔封,赐卫鼎,表示嘉奖,并吩咐由卫康叔筹备订立周王朝的司法司寇律令,并要求天下一视同仁,卫国殷民也是一样,取消卫国禁酒令,劳役支付劳务费来抵扣平时百姓的人头税和有关赋税,尤其嘉奖这次殷民参加洛邑建设的功劳之人。希望封叔出任王朝司寇一职,尽忠报国,为周王朝的国家安定立下不朽功勋。

    卫康叔倍感感激,表示不会辜负成王的恩泽恩赐,效命成王的天命。

    冉季侯也在洛邑,成王也是大赞年轻的王叔,与自己的年龄差距较小,能谈得来,希望小王叔能效命王室,担任王室大任,可考虑担任司空一职。

    冉季侯感激涕零,没想到,自己这个王室最小的文王之子能得到成王的重用,发誓为成王效命终生。

    这两人都是周公旦当年封分之人,算是周公之人,可周公旦老拿卫康侯说事,说卫国殷民会闹事为由,不是训斥,就是训令,最好的还是训导,让卫侯忍无可忍,世人都明白,周公旦如果不拿殷民说事,他就很难继续摄政,只有说卫国殷民这样那样的可能,他才能有各种借口来管制殷民,危言耸听,对周公来说,也许是个好办法。

    成王对洛邑的建设和规划表示满意,对宫殿主建筑的规划也表示赞成,对太保召公的工作也大加赞许,对太保的卜宅吉卜,表示褒奖。同时嘉奖商髙的几何学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周公旦不放心成王在洛邑所为,于是于三月十二日早上到达洛邑,到了洛邑之后,开始考察洛邑建设和规划,第三天,周公旦在洛邑之南部,宰了两头公牛,举行新城祭天大祀;第四天,又在洛邑新城举行祭地典礼,祭祀土地神,用了一头公牛,一头公羊,一头公猪。也许从那时开始,建筑界就有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

    又过了三天,周公旦一大早,就用诰书来诏告参加建设的殷民和各地应征劳役的诸侯、甸、男伯爵分配工作和任务,这让负责洛邑建设的太保召公不高兴,极其不爽。周公之举,乃表示他还是摄政的太师,还可祭天祭地,还可发表诏告文书。

    太保为降底周公的地位,表示他称臣为臣,于是太保率在洛邑的诸侯君主一同觐见成王,并对成王说:“老臣跪拜,给陛下叩头,请求陛下顺从周公的意见和诚恳的建议,告诫殷民和任用殷臣旧部。”这一下,看上去是为了周公旦,实际上是降底了周公的身份,表明成王在上,批准周公的建议,一举两得。

    “准。”成王只说一字。多了多余,足以表达在上之意。

    周公旦为挽回面子,于是又开始他那一套,什么训话诰民,“什么王虽然年轻,但,是元首,殷民虽乱,年轻的王打算在洛邑治理你们,打算在洛邑建立新都,以洛邑为中心,统辖天下。”又告诫说:“王重视建造城邑,也要重视行德。”“成王初理政事,就像教养小孩一样,现在还不懂政事,希望上帝给予明示,给予吉祥,给予永年,因为上帝知道成王初理国政,就住在了新邑,现在王该注重行德!王该用德政,向上帝祈求长久的福命。”这不但是训话,挑拨离间,还有诅咒成王短命之意。

    成王气昏过去了。

    太保召公回应道:“我这小臣,率领殷民和诸位君主和臣民,会安然接受成王陛下的成命和明德。吾王终有好命,吾王定会光宗耀祖,光显王威。祈求上帝保佑吾王长命百岁,永久福命。”

    周公旦明知建立洛邑,为的是他更好的统治东部而建,他却说出成王刚临政,就劳命伤财,兴建新邑,贪图享受,还说是成王为了亲自管制殷民而建新都,如此的话都说出来,不顾君王的面子,还一再的说,“成王年轻初理朝政,就像教养小孩子一样,要教养,要教育他要注重德政,不要注重物质,和劳役百姓。”更可恶的是,“如果不实行仁政,要向上天祈祷他的长寿。”如此诅咒都说出来,可想而知,成王将要干什么!

    召公自称小臣,这让成王来了灵感,他已经知道如何处理周公旦的狂傲态度了,他要实实在在的的临政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