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话说历人单吴逨整治吏治,监督纠察官员,查办儒教杜伯、錡伯、祝伯三人,这三人中两人都是天官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六部中人,天官的地位一下子跌了下来,这一下,太史僚的宗教职能在政权机构中逐渐削弱。儒教就是宗教中的新生婴儿。

    历人属官继续追查儒教头领儒人,这个代号叫儒人的人到底是谁?

    查到最后,原来传说中的儒人,竟然是司士褒侯。司士,位列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伯之一,高官权臣。褒侯,姒姓,汉水上游褒河流域诸侯国国君,侯爵。

    宣王下令抓捕褒侯姒,褒侯姒入狱。

    毛公瘖,原来的南郑毛国与褒国是邻国,关系较好,毛公瘖决定保住褒侯的性命。于是对宣王说:“陛下,这个褒侯,是新派宗教儒教教头,又是朝廷司士,人士部长,朝野上下,他的人际关系最为复杂,影响力很大,处置他,不能象杜伯、大祝一样立即处决,把他关押之后,从长计议,要让他的儒教为朝廷所用,这也许是个好事,就像道教一样,作为朝廷统君王为政之道,成为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让褒侯戴罪立功,就在狱中完善他的儒教学说,也许对后世有好处,只要是对朝廷,对社会有益的思想,都可为己用,吾用天下之用为用,吾制天下之制为制。”

    宣王说道:“爱卿之意甚好,朕从善如流,人要从善,就如登髙,费力而上,要坚持善道为本,让褒侯的儒教学说,大讲从善从仁,方为正教,不要成为社会的邪教毒瘤,异教徒,不论那一天都会被铲除,无益于天下。”

    毛公瘖的一句话,改变了整个周王朝的命运,因为褒侯姒有个孙女叫褒姒,今年刚刚十五岁,美若天仙,赛过妲己。小女孩一旦颜值到了极致,往往她的命运就会曲直,褒姒也是如此,这是后话。

    褒国侯的儿子得知其父被抓,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可是一时没有办法救出父亲。光急没用,天机没到。

    褒侯姒入狱后,毛公瘖捎话给他,表达了宣王和自己对他的期望,希望他的儒教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学说,不要成为异端邪教,如果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教派,到一定时候,时机合适的时候,将得到王上的赦免。

    褒侯姒感激的满面涕零,说道:“罪臣一定会学习文王当年于狱中创立《易经》学说精神,奉行文王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号召,改过自新,从新确立儒教教义纲领,有益于朝廷,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天下。”

    可是南方牧申伯,却持反对意见,说:“褒侯之言差矣,不可轻信,当年文王狱中将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其中二十七卦是推翻大商王朝的兵法,褒侯姒的这番话,是不是也要于狱中谋反大周王朝?一种思想,是人类各个时期的灵魂,就如尧舜禹汤,他们的各种思想理论,结果都是朝代的换代工具,不可小瞧,尤其是商汤的天命观,让大商王朝运行了五百多年,文王的思想,让周成大命,看似思想飘渺,虚悬无薄的思想学术,实际上他是人类前进的方向,人们受其思想指导,潜意识的跟随,尤其是各类教义,管控人民思想,不可小瞧,要扼杀于摇篮里,不然,这种思想一旦形成,将影响远大,深远不知其尽头。再说当年穆王于四方种植穆陀树,就是为了让弥陀教义不要向中原传播,昆仑山神岔口的穆陀树,东海的穆陀树,现在都还常绿,生机盎然,所以,弥陀教义至今未传到中原地带,这都是朝廷对四大必殊之类异物的有效管控,请陛下三思。”

    南申决意要杀褒侯姒,强谏两次无果,很是失望,他意识到自己的话没有父亲这个南申伯管用,心里非常不爽。

    南申伯没有杀掉褒侯姒,心有余悸,担心权位受到影响,于是又上一谏,说:“陛下年事已经到达百岁,这是宣王中兴,怀柔天下的上天回报,希望陛下能为天下苍生计,让太子宫湦殿下尽早协助陛下治理朝政,为王朝的后继力量,历练治理天下本领,为了周王朝的进一步强大而奠定基础。”

    南申伯这次婉转进谏,让宣王觉得所说不无道理,自己确是年近百岁,全权受命毛公瘖官吏朝廷内外,太子宫湦,已经四十三岁,该让他执政了,自己太老了。于是,宣王四十五年,正月一日,宣王宣布太子宫湦执掌朝政,毛公瘖辅政,自己做太上王,宫湦登基典礼待自己驾崩之后再举行。

    太子宫湦代父执掌朝政,重用自己的一班人马,开始陆续更替大臣。

    由内而外,首先任命太子宮总管仲允为膳夫,出纳王命,任命蹶伯担任趣马,这样,出入方便。任命驟()子为内史,任命萭伯为师氏。

    宣王教导宫湦说:“太子,内臣最为重要,他是你身边的第三只眼睛,也是你的第二个嘴巴,还是你第三只手,他们的权力和欲望成正比,近臣受宠的越厉害,欲望越大,也是祸根的根源,你要小心啊。”

    太子宫湦回道:“父王,儿臣知道,第三只眼睛是用来监督群臣,看清他们的嘴脸,第二张嘴巴,首先要闭上他们的嘴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传达王令,一个字都不能改,语气语调都不能变,不然,就变味了,第三只手,就是三把手,翻云覆雨,见风使舵,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他们的官位不大,权力很大,宠信嬖幸之臣,为祸作乱较多,层出不穷,儿臣谨记父王教诲。”

    宣王又说:“近臣如此,方伯更要防范,方伯权力太大,就会导至一方势力太大,势力太大,朝廷就压不住了,你要小心,父王我设置方伯,目的是为了革典,是为了土地改革,是为了天下均田,是为了税政统一,是为了削弱诸侯单体强霸,你要牢记。”

    太子宫湦回道:“父王,儿臣牢记教诲,自先祖穆王始,历代先祖考,都为了改革革典,费尽心血,儿臣也将沿着父王和先祖考的道路前进,绝不偏道,尽管革典阻力很大,但是,儿臣尽力而为,绝不丢先祖的脸面,天佑周邦,父王放心。”

    宣王说道:“你初执政,要赦免天下,为亶伯平反,让兮甲吉父回朝,恢复官位,在适当的时候,赦免褒侯出狱,感召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王道,你要切记。”

    太子宫湦说道:“父王,儿臣觉得,只有得到诸侯大臣的拥护和爱戴,才能有效地管控天下,诸侯大臣他们是天下的精英,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远比得到百姓们的拥护管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