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四月莺时,近窗花树正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江槐絮今年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二人休了个年假去旅游,目的地是三亚。四月份去海边也算不错,旅客不会很多,天气也不如夏季那样炎热。

    飞机落地,二人在机场打了车,酒店是江槐絮订的。推开窗就是咸软的海风、裹挟温度的空气,以及一望无际的海洋。典型的海景房。

    拍了几张窗外景,江槐絮躺到柔软的床面上,突然犯了懒,玩起手机。

    谢淮则边放置行李,边抽空瞅了一眼,知道她大概是开始发朋友圈了。

    这个人爱记录的习惯倒是一如既往,而朋友圈所呈现的往往只是江槐絮希望大家看到的,至于其他更多的,只有谢淮则清楚。

    他的嘴角愉悦地勾起,把江槐絮佩戴的墨镜放好后,坐到了床边。

    见状,江槐絮自然而然地躺在他的大腿上。

    “今天想去哪?”谢淮则有一搭没一搭地把玩她的头发。

    “去环岛骑行吧。”江槐絮的视线从手机屏幕移到他脸上,“好久没有坐你的后座了。”

    江槐絮的要求,谢淮则从来都会满足:“行。”

    其实江槐絮也会开机车,是因为之前和谢淮则有过骑车经历后,她上大学便考了个机车驾驶证,不过碍于没有摩托车,向来开的少。如今有免费的司机,她倒是惬意无比。

    租了一辆摩托车后,谢淮则贴心为她戴上头盔。

    沿着椰梦长廊驶去,漫长蜿蜒的海岸线一眼可见。暮霭与蔚蓝海湾对饮,雾敛进云层,随着落日下沉,帆船归港,只余群鸥还流连忘返。

    晚风吹拂侧颊而过,喧嚣与烦扰似乎都被抛在身后。

    江槐絮双手敞开,清晰地感知风。

    风的距离刚好,温度也恰到好处。

    恍惚中让人觉得,他们的夏天回来了。

    总在诗集里提到的海不再遥远,触手可及的是微光与少年。

    江槐絮的手稍稍合拢,搂住身前人的腰,脸颊微烫。

    当下,她不需要幻想未来,也不必坠入旧梦,只用仰头迎向光影,做落日唯一的信徒。

    旅游景点总会有明信片小摊,江槐絮买了几张卡片,打算在海南寄出。

    谢淮则平日对这种事情都是不太热衷,如今看着她期待地写信,倒生出了几分兴致。他寻思着看看江槐絮要写些什么,却不料江槐絮把明信片一翻,不太和善地说:“我写给余情的,这个你就不要看啦。”

    他微一挑眉,收回眼,没再说什么。

    将车停放完毕,两人躺在沙滩上,谢淮则开了一听啤酒递过去,瓶口咕噜冒着汽泡,江槐絮接过喝了一小口,抬头看向夜空星辰。

    江槐絮神情柔和,眨了眨眼:“今晚的星星好亮。”

    谢淮则也在看星空,只不过没几秒,他便偏头瞥向江槐絮:“嗯,是挺亮。”

    江槐絮侧过脸来,星星碎进了眼底,她会笑的双眸轻易勾起最原始也最直白明了的绮念。

    她这回没有迟钝,朝男人的方向靠去,轻闭上眼,含笑送上自己的唇。细微的酒精温缓地融入,在唇舌中蔓延。

    耳鬓厮磨难免成为情人直接的交流。

    啤酒罐搁置在沙上,江槐絮一时没拿稳,摇晃中倾倒一点液体。

    海平面昏暗,高地明灭的月光下,只有面前人深入眼底。

    而那封裹着海风的明信片最后跨越海岸抵达渝南市。

    甜蜜度假回去后,工作依旧该面临。

    贺尧敲了敲门进来,随手甩了一个东西到桌面,“你的信。”

    他笑了笑:“这年头还有人送这玩意呢?”

    顷刻间,谢淮则似乎意识到什么,睨了他一眼,客气把人请出去,才慢条斯理地拆东西。

    明信片的页面是一片湛蓝的海,万里无云,海天一色。

    是当初江槐絮挑挑拣拣选出的一张。

    第二张是落日余晖下,浪涛激打礁石的画面。

    最后一张是夜晚的海滩,繁星密布,遥远而耀眼。

    谢淮则没有一开始慢条斯理的劲儿,匆匆翻过面,迫切的想知道江槐絮会写什么。

    第一张是写给十八岁的小谢同学。

    [见字如面!

    当年读书时,工艺流程对我来说就是一大难题,因为我化学最差。不过不得不说,我们小谢真厉害。但是上课还是不要开小差的好,学习才是王道!

    我想,这时的你应当充满了困惑迷茫,无论是起伏跌宕的生活,还是陷入低谷的现境,都让人难以挣脱。但请你相信,所有问题都不会困扰你太久。烦恼的时候就听听歌吧,音乐不会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