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家庙村,位于在两山之间的一块平地上,一条河在山脚下流淌,而村子则在山的半腰,一片开阔的平坝处。

    三个人穿过几根铁锁拉就的吊桥,进到村子里。

    正值上工时间,村里没有几个人,直到桂英娘家门外,才遇到一个老人坐着门墩上抽旱烟。

    “爹!”桂英看见老人,喊了一声。

    老人一抬头,看见余国志等人,惊喜得大叫一声,“哎哟,你们今天来了?!”

    说着,他慌忙站起身,跛着脚往前走了几步。

    “爹,别过来了,你的腿脚不方便!”余国志赶紧出声,制止住老人上前迎接他们。

    大丫的记忆已经完全融合,在她的印象中,外祖父一直很疼爱她。

    她急着要从自行车上下来。

    余国志把她抱下来后,她几步跑到老人身边扶住他,“外公,我来了!”

    李永安看见外孙女后,脸上笑开了花。

    “外公的大丫来了,快,快进屋里坐,让你外婆煮糖水蛋给你吃!”说完,他冲着屋子喊了一声,

    “老婆子,快来,大丫他们来了!”

    桂英的娘在屋里听到门外的声音。

    她开门一看,女儿、女婿一家人来了,立刻喜笑颜开的迎上来。

    闺女一家,春节过后,已经好久没来了。

    将女婿一家迎进屋子后,李大娘拉着闺女去厨房里煮待客的糖水蛋。

    厨房里,李大娘拉着闺女,仔细的瞅了瞅她的脸色。

    看到闺女的脸庞似乎白皙丰满很多,她心里有些满意。

    前段时间,闺女托人捎信过来,说他们与老屋的人分了家。

    李大娘和老伴便担心着闺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深处大山中,李永安腿脚不便利,虽然心里很急,但一时半会儿,他们也没有办法过去看看闺女。

    现在闺女和女婿突然来了,她不禁问道,

    “你上次托人来说,分了家,现在不年不节的,你们怎么来了?”

    李桂英神秘的一笑,“娘,有好事,一会儿,国志会跟你们说,小弟还在水库上吗?”

    李大娘见女儿心情很好的样子,不觉放下心,

    “可不是,每到农闲,村里一半以上的男劳力要去修水库。”

    “哥最近寄信回来没有?”

    “寄了一封,说是又要去一个新地方驻防,很远,要好几年才能再寄信回来。”

    一说到大儿子,李大娘就有些发愁。

    大儿子在部队上当兵,大小也是个干部,只是常年不能回家,娶的媳妇也是部队上的人。

    结婚那年回来了一趟,铁蛋一岁时,两口子又回来了一趟,他们把铁蛋放家里,现在又有五、六年没再回来过。

    李桂英见娘的心情不好,便安慰她,

    “哥、嫂子在部队上忙,他们不是把铁蛋送回来陪你了吗?”

    一提起孙子,李大娘立刻眉开眼笑。

    大儿子两口子工作忙,就把一岁的孙子送回来了。

    孙子大名李铁军,小名铁蛋,今年七岁,生的虎头虎脑,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也不错。

    他是老两口的开心果。

    “是啊,幸亏他们把铁蛋送回来了,要不然,这么几年见不到孙子,我们得想死啊!”李大娘感慨道。

    听老头子说,大儿子最新接受的任务是保密任务,儿子和儿媳能不能回来探亲,他们已经不多奢望。

    留下孙子陪着他们已经心满意足。

    她炫耀似的给闺女说着,孙子最近的表现。

    “铁蛋随你哥,脑子聪明,这次考试又是班上第一!”

    “那敢情好,等哥嫂回来,见你和爹把铁蛋带得这么好,肯定很高兴!”李桂英抿嘴笑着。

    李大娘听了闺女的话,乐的合不拢嘴。

    李桂英突然想起,自己提的竹篮子里,还装着十几只鹌鹑。

    她赶紧喊,在院子里和红’歌玩耍的大丫。

    “大丫,喊你爹把鹌鹑拿过来!”

    李大娘有些诧异,

    “怎么你们来,还带鹌鹑过来?这玩意儿山里多的是,回头让桂平逮一些,给你们送去!”

    “这是在路上逮的!娘,今年的鹌鹑很多吗?怎么我们一路上逮了十几只?”

    “哟,这么多,今年的鹌鹑和往年差不多啊,没听说增加很多啊?!”李大娘有些困惑。

    堂屋里,余国志正与老丈人说着矿里最近招工的事情。

    李永安也是胜利煤矿的老职工。

    解放后的第一年,煤矿出现塌方,把李永安和余国志等几个人堵在矿井下面。

    李永安当时被塌下来的石块砸伤了腿,行动不便。

    是余国志冒着自己也会被石头砸伤的危险,将他从石头下拖出来,又把他背到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