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课后,机器人“老师”果然带她去观看了一下模拟操作。

    只不过陆清苑只能站在无尘室外面隔着玻璃观看。

    她伸长脖子,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机器人对面全自动化的机器们,那机器速度不是一般的快,“老师”只负责在交接处进行检查。

    对,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条完整的流水线。

    不到三分钟,一块芯片便已经顺利通过繁琐的各道关卡被包装好出现在成品区。

    “老师”不负所望,整整演示了两个小时。成品芯片都堆成小山了,卡着点离开无尘室。

    “老师”冰冷的机械音响起,[现在你对原理和步骤还有什么不会的吗?]

    陆清苑目瞪口呆,所以两个小时就看这?

    说好的实操演练呢?!

    不过她也不算一无所获,离开学习空间后立刻从床上爬了起来,翻出纸笔开始绘画。

    直线、曲线、圆环逐一出现,她画的聚精会神,边画还不停地回忆看到的一切,争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良久,画笔终于停止。

    一条不完整的流水线跃然纸上,有些外观已经足够清晰。

    此时,陆清苑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记忆力,庆幸她的美术功底还没有还给老师。

    带着图纸和书籍,陆清苑快步奔向实验室,那里有一堆的大佬和一台报废的机器,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晚过去,教授们的精神又差了许多,地上的饭盒几乎没有动过,而纸张却是又多出了厚厚一层。

    原理教授们已经推理替换的差不多,现在已经开始正式的实验阶段。

    不过他们的思维有些固化,而且跳的太快,就算反复推论后得到的替换方式也有很多漏洞。

    资源不易,他们甚至不能浪费太多原料,因为操作起来时需格外谨慎小心,因此又爆发过几次争论。

    实验室又冷又白,除了可以外面操作的张教授以外,其他教授都进入了无尘室,一天都看不到人影。

    正因如此,研究上头的教授们一时也顾不上陆清苑。

    于是她就干脆用了一天时间来拆除那台报废的机器,同时一边翻阅书籍来对应零件和作用,甚至惊讶的发现她竟然大部分都看得懂。

    至于为什么会懂,陆清苑心里默默感谢系统那三个月地狱般的培训。

    追求高度智能的机器人的制作可比这台机器复杂多了。

    三天过去,陆清苑已经能彻底背诵原理,对实验步骤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把拆掉的机器又重新复原,并顺手修复了机器的故障。

    这三天里,自认为很厉害的她听着大佬们的争论瞬间沉默了,因为她还是有好多听不懂。

    简直是降维打击!

    所以立刻就把不懂的问题记录在纸上,虽然痛苦,但也不得不跑去翻书。

    不得不承认,张教授送给她的书从入门级到大师级应有尽有,旁边还有一些青涩的注释,因此她很多都能找到答案。

    此外还有堪称bug的机器人“老师”在线一对一辅导。

    系统看的心里直犯嘀咕:怎么宿主的进展这么快,就算是天才也太离谱了,这家伙该不会是变态吧?

    要知道她满打满算正式接触科研也才三个多月,而且!这家伙眼睛很厉害,几乎把空间里的模拟机器内部连蒙带猜画出了五成!

    这可是未来科技,对于现在的星际文明来说就是天方夜谭的存在。

    空间的“模拟教师”,你都快被偷家了知不知道!

    实验室里,教授们和陆清苑做着各不相干的事情。在教授们看来,这个小姑娘的确很用心的在看书,只不过容易分心跑去捣鼓那台机器。

    随她捣鼓,他们已经准备好等芯片研究出来以后再进行教学辅导。

    陆清苑蹲在被她拆了装、装了又拆的机器面前,正好这台机器也是属于切割的一部分,正好可以放在生产线的前端做基底层。

    机器的内部错综复杂,在里面的基础上,陆清苑一边比对图纸一边加入自己的制作想法开始改造。

    她看过这台机器的出厂编号,大约是两年前,也是属于最新机器。不过距离空间里的机器还是差了很远。

    最先开始改造的就是框架,图纸上有些零件实验室其他地方有,但她不太方便去拿,只能把废旧零件改造后成为替代品。

    反正她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

    据说之前研究员们把她上交的小机器人打开后顿时就陷入了沉默,这种感觉就像明明是绝世大美女,结果她用了长短不一的四肢堆砌形成的低劣怪异感。

    陆清苑瞬间投入到改造大业中,觉得做手工活真是太爽了,不用看书不用查资料。要是可以,她可以做一辈子!

    她做的开心,实验室里却波折不断,就算按照完美无缺的流程来,还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

    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