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陶灼虽然压低了声音,可也没有到耳语那般,陶宝琼都隐约听到了一点儿,不由得面皮一抽。

    尤其是在察觉到跟着的两位大宫女也朝自己投过来的目光时,真想将前头那个矮胖小丫头给拖过来。

    不过,她眼看着福安公主朝陶灼身边更靠近了些,没多会儿两人就头凑头在低低私语,显然福安公主比较害羞,说的少听得多,还不时点下小脑袋。

    陶宝琼忽然觉得这位公主太单纯,她妹妹怕不是要把人家尊贵的公主给忽悠了。

    其实,陶灼也没说什么,只是问福安公主平时都做什么,得到的回答自然很无趣,吃饭睡觉自己玩些小玩意儿,逛逛御花园,便没别旁的了,“我平时好玩的比较多,跟你这般大的时候,经常跟我哥哥出去外面逛街,春游,登山,就是平时也跟三姐姐玩游戏,我喜欢鲁班锁,那个虽然有些费脑子,可好玩有意思。”

    福安公主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道:“我不大玩那个,有些难。”

    陶灼就笑着说:“不喜欢这个的多,喜欢的才少呢。我就是闲着无聊的时候才玩,不过,我更喜欢做小首饰,手串戒指之类的,都是我自己做的,不管精致不精致,值钱什么,就是很有成就感。”

    福安公主眼睛亮亮地看她,“那你很厉害,”居然自己做首饰,她觉得那些物件都很繁琐。

    “不是你戴的这样复杂的,”陶灼见她误会,忙解释,“只是用金银线随意做出来的样式,你发上戴的这样小凤钗,我可做不来。”

    福安公主小发髻上簪的是花丝镶宝凤钗,这技艺得是宫廷制造局才做得出来的技艺,比自己这金银丝绕线技艺可高难复杂百倍。且就这么一支凤钗,为保证轻巧精致,金丝细致如发,里面更是应用到了堆垒编织掐填攒焊等数样工艺,繁琐精巧。

    不过,这个话题也就是陶灼随口一提,这会儿走到了梅林,便开始赏梅。

    福安公主很喜欢梅花,她觉得梅树不畏严寒冬季开花,给这严寒季节增色添香,比春夏的其他花都要高贵,她也想做这样的女子,英姿飒爽,可惜身体虚弱。

    没多大会儿,梅林起风了,花瓣飘飘洒洒落在翩飞的裙摆上,让陶灼惊艳地张开双臂,欢呼一声冲到花瓣下面,发髻上都落上了绯红花瓣,香气盈满鼻腔。

    她活泼的样子,看的福安公主有些眼热,正待跃跃欲试也过去时,从旁边急急走过来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到了陶宝琼身旁。

    “姑娘,外面又有两位姑娘要来拜访。”

    “咦?今儿个是什么日子?”陶灼听到,惊讶地停下来,看向陶宝琼,她们不过过来泡个温泉,怎一直有外人过来,难道也是迷路的?

    可这附近不止她们一处庄子,就都赶她们这了?

    不过逛个梅林,接连被打断,陶灼也失了些兴致,陶宝琼问道:“公主是随小女一起过去,还是在此处赏玩?”

    冬铃看了看福安公主有些青白的小脸,忙道:“殿下,您出来有些时间了,这会儿风大,咱先回去,待暖和些再来可好?”

    陶灼本也想去看看是什么人过来,闻言,也怕体弱的公主受凉,“殿下,咱先回去,等下我再陪您来赏梅。正好回去后,稍作休息也该用午食了。我会烤好吃的肉,到时候给殿下尝尝,许你会喜欢。”

    福安公主对她口中的烤肉兴趣不大,她本就不爱吃饭,但一直是个省心的人,知道爱惜自己身体,便点点头,“那就回去吧,冬谷,掐几支梅花带回去。”

    说完,又想到,这是别人家庄子,虽然她是尊贵的公主,可也是知礼之人,忙看向陶宝琼,不过不等她开口,陶宝琼已经吩咐下人,“你去帮冬谷姑娘掐梅花,捡了好看的多掐几支,等下摆到房中和温泉房里。”

    虽然冬谷冬铃也是下人身份,可却是宫中有品级的大宫女,陶宝琼十分客气。

    这边庄子的下人都是卫氏精细挑选过,十分有眼力,也伶俐,“是,姑娘。这边风大,姑娘们先回去,等下婢子将梅花送过去。”

    因来的是两位姑娘,路上管事的说,“怕公子们招待不方便,小的将人迎到了小花厅,留了丫鬟伺候。”小花厅是庄子上备下专门招待女客用。

    “这样很合理,”陶宝琼并不觉得让对方等待有不妥,便是太子与晋王,先前也在庄子门前等到大哥哥归来,先将人带进庄子已经是看在对方是女子份上。

    只是,他们都未料到,才走到小花厅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娇蛮的呵斥声。

    陶宝琼微微皱了下眉,这来客似乎不善,而且听声音似乎哪里听过,她回头对福安公主说,“殿下,不若您先去找太子殿下,这边不知是何人到来,怕有不妥。”

    公主金枝玉叶,陶宝琼怕冲撞到对方,如此安排甚是合理,连冬铃都觉得这位陶三姑娘虽然年纪不大,处事却很牢靠时,从花厅里走出一个面带怒气的黄衣姑娘。

    又见黄衣,又是有些耳熟的声音,陶宝琼心中便有了不好的预感,抬眸去看脸,果然,是之前在威远侯府有过冲突的那位纪夏雅。

    “怎么是你们?”

    纪夏雅也愣了下,旋即就带着火气开口,因站在廊檐下,居高临下望着陶宝琼,而后在看到她后面时,又脸色一变,收敛起傲慢,一脸温顺模样。

    她身后这会儿也匆匆走出另一位姑娘来,是云阳郡君,她屈膝行福礼,“云阳见过公主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