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你表姐到了年岁自然要来京城,不来咱家能去哪里?她也不是一直住下不走了,等定了亲事,你小姨母还是要接她回家不是。”

    因只这一个闺女,还是老来得女,平阳郡王妃极为疼宠,倒给她养成了一副纯真性子,这会儿听母亲这般说,就道:“京城儿郎和别处不都一样,非得来京城说亲吗?”她想说纪夏雅长得也不是多好看,京城好看姑娘多的是,可想想这话很不礼貌,便没说出来,但还是排斥纪夏雅,“你看看她做的那些事,丢人死了,全长安城的姑娘都知道她娇蛮无礼了,我都不敢出门了。”

    “这说的什么话,”平阳郡王妃道,“你表姐性子是烈了些,不过那伯府的姑娘也不是好的,咄咄逼人,毫无贤淑可言。”

    “可是纪表姐无礼在先,”云阳郡君觉得母亲这话说得偏颇太过,“就是在咱家,她看见我的好首饰就非要和我换,”碍于她是客人,自己不好拒绝,可次数多了,十分不喜。

    “不过是一些小玩意儿,等母亲给你再补上,”平阳郡王妃觉得这都不是重点,现在要紧的是别让纪夏雅在圣上那里落下不好的名声,以免影响他们的打算。

    不过,平阳郡王妃觉得纪夏雅是该好好学学规矩了。不然来日真进了东宫,这个性子怕是不能给他们办事,还要惹出是非来。

    等平阳郡王找了陶玉琅赔了声不是,再送歉礼过去,伯府才收下。

    冯氏等人倒不是稀罕这东西,只是平阳郡王妃将态度摆了出来,他们也不好太多咄咄逼人不依不饶,差不多把气出了就成。

    到此,事情才算告一段落,即便平阳郡王妃心里还对伯府存着气,认为对方不识抬举,可她不知道,这只是郡王府倒霉的开始。

    平阳郡王府送来的歉礼,冯氏和卫氏也真没看眼里去,她们要的是平阳郡王府的态度。

    可府里却有其他人不这么认为。

    陶锦珊在得知陶灼被个陌生姑娘骂“肥胖”时,还幸灾乐祸了一番,而陶如珍则可惜,当初那纪夏雅的鞭子怎么就被冯楠慧抓住了,怎就不甩到陶宝琼脸上呢?

    但陶如珍再心中可惜,也不敢放在嘴边上说出来,陶锦珊就就不同了,她酸溜溜地道:“有人就是好命,什么时候都有父母在背后撑腰,还大张旗鼓去上折子,真是娇惯。”

    不像自己,父母都平庸,看见自己委屈过的不如意,也不会帮自己,便是相帮也没能力。

    分家多好,不仅自立门户,还高门大院,省的顶着他爹庶出名头,出去都要低人一头,可偏她父亲固执己见非在伯府这两进小院子里,她如今连个自己的独立院子都没有了。

    其实,陶宝琼也没有单独的院子,毕竟伯府有规制,不是每个姑娘都能单独拥有一个小院子,且卫氏与陶光启属分居状态,她更乐意陪卫氏一起居住。

    倒是陶灼,因陶玉琅宠爱闺女,即便是三房的宅院,也请匠人单独给女儿隔了个小院子出来,面积不大却很精巧,这让陶锦珊很眼热。

    她想着,若是二房能分出去,她亲祖母说了,到时候出钱买个三进大宅子,不比与伯府其他人挤在一起住的舒坦?

    她这话也算是说到陶如珍心上了,她也羡慕陶灼跟陶宝琼总有长辈,且还有能耐的长辈护着,不像她,只是姨娘生的,外祖家没用,姨娘也没多大能耐,只有指望伯爷父亲,偏她父亲并不对她们这些子女上心。

    “六妹妹也的确肥胖了,纪姑娘这话也没说错,”她知道陶锦珊讨厌陶灼,一如她讨厌陶宝琼一般,便捡着她爱听的话说,“这都是管家的好了,有什么好衣裳料子都先紧着自己闺女,也不管穿身上到底合不合适。”

    这话说得委实不符,毕竟陶灼身上的杏黄裙衫是冯氏自己花钱给她做的,不过陶锦珊没说什么。自从祖父去世后,她的一应用度都掉到底,陶灼陶宝琼却依旧光鲜,她自心不顺。

    陶如珍又道:“老姨娘年纪渐长,在庄子里住,就算有下人伺候,到底不比在亲人跟前。”

    两人之间,虽然她是姐姐,但却还是要巴着些陶锦珊。尤其是以前老伯爷在世时,因张老姨娘得宠,陶锦珊跟着得了不少好东西,她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陶锦珊和张老姨娘想分家的事,她也知道,不过她知道这事只要二叔不同意就没戏,所以见以往高自己一等般的陶锦珊如今也跟自己差不多境况,反而心里平衡了许多。

    “所以,我就常去庄子上看看祖母,以尽孝心,”陶锦珊没错过陶如珍那一瞬间的异样,这个四姐姐还是一如既往的爱耍小聪明。

    不过,她这话也算是说对了,祖母身边没有亲人哪里能成,反正这府里她呆着不痛快,还不如去庄子上陪祖母,祖母手里好东西可不少,不说给自己,吃喝用度也能让祖母帮她置办。

    张老姨娘的体己自然是留作压箱底的好东西,毕竟当初她费尽心机讨好老伯爷,为的不就是过好日子弄好东西。

    可惜,老伯爷手里的东西也有限,大头都在伯府库房和公中,她想要东西就得让老伯爷从公中走,少点还好,要的多了,比如铺子庄子,邵氏知晓后,自然不依。

    邵氏直接告诉老伯爷,“你拿自己私房贴补张姨娘,不给孩子们是你不疼他们,我管不着,可公中的东西你却不能动,更不许拿去给个姨娘,不然传出去,叫人告你个宠妾灭妻之罪,你好知晓轻重!”

    老伯爷自然知道轻重。

    因今上当初就是吃尽了先皇奸妃的苦,母后都因奸妃而死,极其厌恶宠妾灭妻,嫡庶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