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桌上的三人沉默着,三人的记忆能力各有差异,老黄年纪大了,出门前翻来覆去地看了那么多遍,对于很多细节甚至比薛仁记得还要清楚。只是如今把几个故事在脑海中串起来,还是有些吃力。

    在温公子眼中,故事是这样的。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运货。

    “…货在半路上出了点问题,我们也是第一次做,谁也不敢乱动,我尝试给货物修理,老周制止了我。他更怕耽误了事情,最后没拿到钱。这样村子里的的地就没办法赎回来了…”

    这段原文是所有日记中最贴近寻找老黄女儿的线索,按照温公子的推测,这讲的是人贩子的故事,是一伙人偷走了老黄的女儿?货物应该是代指孩子的,人贩子这样书写会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耽误了事情?什么事情,这很关键。

    温公子确定这不是简单的人贩子,即使她们在日记中写过自己是第一次做,温公子更愿意相信,她们是第一次谋划这么大的事。

    按照温公子的思路,这是一个常年拐卖人口的团队,第一次参与到了比贩卖儿童更大的事情中来,后来团队中的一员找到温总办事,被迫写下了这次事件。因为这是她/他手边除了命最值钱的东西,也是温总和赊刀人感兴趣的东西。

    修理?治疗?一般六岁以上的儿童免疫力相对更强,温公子没有询问过老黄,他很怀疑这个团伙绑架的是一名婴儿,这样的话老黄的前妻找到温总办事的动机就有了,整个故事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有人偷了老黄的女儿,前妻被迫求温总找回婴儿,据温公子所知,只有温总有这个实力能够做到在那个年代去寻找一名被拐卖的婴儿。

    江湖上一直有传言,同一本日记里写的是不同人的同一个故事,有先后,有因果。神秘兮兮地让人不知所云,更不能理解其中的关联,只有对日记深入了解的人才会尝试去按照这个角度解析,收获也不大。

    温公子知道,这是真的。

    所以摆在温公子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五个故事是怎么样的排列组合,运货的故事可以是开端,也可以是结尾。

    突然间有一种做英语排序题的错觉。

    温公子没有第一时间和老黄,薛仁分享这个秘密,不是因为包藏祸心,而是他需要另外两人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即使所有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不一定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误打误撞的参考价值不低于正确的思考。

    第一个故事讲的可能是人贩子的故事,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安保的故事,和老黄以前的职业十分紧密。

    “......疯了,他们都疯了。到处都是火光,到处都是枪响,红色的血流在黑色的土上,白花花的肉贴在火烫烫的铁上,空气中弥漫着诡异的香味,我不知道最终多少人活了下来,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

    这段原文让人很担心书写者的精神状态,通篇读下来,他在描述一场火拼。毫无疑问他有着不错的文学功底,但对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闭口不提,起因也没有。

    安保火拼,这种事一定是在结尾前,这件事对于老黄找女儿没有太大帮助,温公子便没怎么在意。

    至于为什么判定他是安保,因为他在日记中详细地描述了分配武器的型号和功能,其中一些见解有些纸上谈兵,是安保人员在培训中常接受到的错误知识,对于那个时代的安保,由于老黄的原因温公子还是下功夫研究了一番的。

    温公子继续回忆,第三个故事很特殊,讲的是文物造假。

    “.....如此精细的纹路,高温下反复实验,按照配方调制出的试剂,我坚信我复刻出了完美的艺术品,它可以是任何朝代的,可以属于任何人。从今往后古董瓷器将一文不值,收藏它们的艺术家将排队从天台跳下去,抱着他们曾经视若命根的宝贝。因为我们创造出来的珍品比他们的更优秀。青铜器将被人们再次摆上真正的神坛,而那一刻的到来,可能就是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