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刘知县只要肯放下身段,稍微跪舔一番这位侍郎,在送点金银细软,一表孝心,这刘永安没有不调走高升简直不可能。

    怎么说发现一个优秀的官吏,也算得上秦侍郎此行的另一个收获吧。

    如今,林木的投名状已经交了上去。他和刘知县的关系也成了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他所有的计划都已经按部就班的执行了下去。

    在刘知县的地位在官场上攀升的同时,他林木也有机会随着这股风潮,就此趁势而起!

    此刻,在刘知县的心中刹那间闪过了三个字:

    “投名状”!

    今天晚上,自己通过林木的手拿了赃物十五两白银。所以可以想象,等到这段时间过后,当他再次想起这件事来的时候,他心里一定会对林木这个人产生一些芥蒂。

    因为他刘永安身为一个上级官吏,这一次的贪墨行为却落到了自己下属的眼里,这就是个结结实实的把柄!

    要知道,明朝可是反腐败斗争最严的朝代。可即便如此,越反越腐败。

    要怪就怪明朝官员收入太低,比宋朝要低几倍。

    宋朝清官退休后,在家置房置地养家伎,而明朝连基本的生活保障能保住就是奇迹了。

    在明初,官员的俸禄并不能直接折色为银计算。

    国初定制,百官俸给皆支本色米石,如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勾养廉用度。

    正从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阶递减百石,皆给俸钞三百贯;正五品二百二十石,从减五十石,钞皆一百五十贯。

    正六品一百二十石,从减十石,钞皆九十贯。正从七品视从六品递减十石,钞皆六十贯。正八品七十五石,从减五石,钞四十五贯。正从九品七十石,钞三十贯。

    明朝一石约合57千克,刘永安知县年俸100石,月薪不超过5两。

    可朱皇帝认为这些钱够一家人生活了。但皇帝那里知道,官员这点钱正常情况下养家糊口可以,但也要养些下人,还有要官场上打点。

    这些钱显然不够,因此必然贪腐,人权最基本的就是生存权。

    而贪污,其实是一件掉节操的事情,节操这个东西只要掉下去,那就真的捡不回来了。他就像一个泥潭,越陷越深,因为你早期为了活命贪污的事件,会成为别人的把柄,最终引发更大的贪污案件。

    所以你不可能让人说我每年就贪污个二十两,够家人吃饭就行了,抛弃节操的口子打开,关上的很难。

    而这一系列起点就是真心的官不聊生,官员凭借着自己合法的收入,都要让家人饿死,自谋出路是合理的。

    大明的官员确实苦,因为其他朝代的官员,我不贪不占,我能活,我可以选择清廉,大明朝我要活下去,我必须贪污,不然家人就饿死了,我无法选择清廉。

    要做大明朝的官,你就要明白大明朝的潜规则。

    穷人当官,那你就要贪污,富人当官,那你就当清流,翰林为什么叫做储相?翰林不管事,就是读书研究学问,传声等等,但是没钱。

    纵然如此,翰林有辱斯文,去闹工资的也是比比皆是,因为小有资产的人,也是在温饱线上。

    不贪,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