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两人都在想:余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成熟了?之前竟然全无察觉。

    学校实验室,余染仍然是角落里的蟑螂。就好像他碰过的东西都会染上病菌,就连打杂的工作天才们也不愿叫他帮忙,更不准他碰任何实验器材。唯一还把他当人看的,大概也只有梁雪了。

    但余染并不在意,尤其实决定重启实验之后,这些人的态度正好给他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便利。

    在实验室呆了不到半个小时,余染又大摇大摆的走了。

    市立图书馆五楼是未开放区域,黄启微暂时拥有这里的使用权。

    余染到的时候她正沉浸在自己的游戏里: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堆竹简,围成个直径约三米的半圆,内置桌案,笔墨齐备。黄启微身着曲裾深衣坐于桌前,手执毛笔正在写简。

    “你这是在玩什么?”黄启微千奇百怪的样子余染见过不少,每次也一定会问这个问题。

    “我在想写“汉砖”的人是谁?”

    黄启微写完手上的竹简递给余染:“汉砖上称:天外神仙赠帝以晷,能降妖伏魔、驱山赶海、使鬼神惧……帝立碑铭文,敕封诸神,人族始兴……”

    竹简是用小篆写的,余染看不懂,就拿在手里把玩。

    黄启微不满抢了回去,继续说:“这里说的‘帝’应该是指帝鸿,也就是华夏之祖轩辕黄帝。”

    余染问:“理由呢?我所知的神话里面,没有你说的这个。”对于学识,余染自认不如,但对于神话传说,他很有信心,各种小说和神话故事,他不知道的真不多。

    但黄启微这么说,自然不是空口无凭,她告诉余染:“神话传说中有两次封神之战,分别是炎黄战蚩尤和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已经有文字可考,如果‘神之晷’是这时候出现的,就算不被奉为国器,但多少都应该有记载才是。而文中的‘人族始兴’也可作为‘神之晷’最有可能出现在黄帝时期的佐证。”

    黄启微分析的有理有据,余染也觉得这样最能解释得通。

    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第一,‘神之晷’作为封神重器,为什么没有相关记载传世?甚至连各类神话都找不到跟它相关的东西。第二,书写汉砖的是何方神圣?”

    余染沉思片刻,问黄启微:“为什么认定写‘汉砖’的是汉朝人?你给我看的译本里面并没有关于年代的记录。”

    黄启微给他解释:“这是从文字和墓室风格推断的。首先是文字:小篆也叫秦篆,但真正的秦篆跟后世广而言之的小篆还是有差别的,拓本是用正统的秦篆书写,而秦篆只在秦汉三国时期出现。

    然后是墓室风格:每个朝代的墓室在布局和风格上都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壁画和用料上。另外墓室有被盗痕迹,并发现了猜测是属于盗墓者的短剑。

    虽然已经锈腐,但经由技术复原,基本肯定是三国时期的东西,你也知道发丘中朗、摸金校尉的传说。经由这些证据,推定墓室年代是秦汉至三国。”

    “那这些东西呢?”余染相信黄启微的推断,当然也相信黄启微会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