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听得陈婷婷这么一问,谢菡满意极了。她状似思索道:“说起简单来,恐怕最数帖经墨义及明法了。”

    帖经类似于现代的诗词填空,墨义则类似于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明法主要考察关于法令的知识。这三项主要考察记忆,只要能过背过,就没有什么难度。

    可惜,她并没有背过这些东西。

    众学子听谢菡这么说,不禁纷纷点头。

    众人应和,谢菡心中更有了几分底气,“前段时间,学堂中刚组织了小考。夫子们手中恐怕也没有新的帖经墨义试卷,若用旧卷的话,陈小姐说句不客气的话,之前我的成绩便是满分,而陈小姐从未接触过考卷,真比起来,恐怕对陈小姐不公。”

    谢菡之前的成绩众所周知,帖经墨义那是次次满分。在众学子的眼中,若先考帖经墨义明法的话,她必能胜出无疑。

    如今谢菡言明用旧卷对陈婷婷不公,这份心胸就足以让众学子佩服了。

    既然用明远学堂的旧卷对陈婷婷不公,那陈婷婷自然也不好说出用自己先前的考卷了。

    陈婷婷干脆道:“既然眼下没有新卷,帖经墨义明法这些我们今日不比就是。”

    事情成功了一半,谢菡嘴角微勾,内心已经是狂喜了。除去这三项,还剩下七项。

    而这七项中,她三项胜率极大,就算后面的支持不下去,面子上也不会太难看。

    谢菡笑道:“陈小姐能这么想再好不过了。”

    陈婷婷下巴一抬,道:“不过,改日还是要比的。你别以为我会放过你。”

    谢菡笑道:“改日再比就是。陈小姐,那我们是不是该想想现在比的功课。现在这纸墨笔砚已经备好,不如我们就先比能动用纸笔的吧。不如,先比诗赋如何?”

    陈婷婷欣然应允。

    二人请了学堂一直教导诗赋的庄夫人前来出题。

    庄夫子沉吟了一会,道:“眼下正是冬日,两位就基于冬日之景,作四言绝句一首,以一炷香为限。”

    谢菡高兴得就快拍自己了,这题目简单啊。想当初在学校的时候背了多少有关四季的古诗词,就算她忘了大半部分,剩下的拿来应付今日的比试也绰绰有余了。

    按照学堂的管理办法,中学学子必须年满四年才能升入高学。谢菡如今入学还不足半年,按照现代的算法,也就是初一的学生。

    陈婷婷与她同级,就算才学再好,做出的诗水平也在那了。

    谢菡佯作思索,暗地却观察着陈婷婷的动静。

    看着陈婷婷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松开,心想是时候了。谢菡走到桌案前,抬笔就写。

    谢菡选的是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流放千古的绝句配上谢菡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瞧来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谢菡这个时候十分感激幼时爷爷时常狠抓着她练字了。

    谢菡写完之后,一抬头,就看到人群中的谢世子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谢菡心中却是无奈,若是可以,她是十分不想使用古人的诗句。可是,她要在这个朝代活着,自己的身份就不能露馅。

    这个才女,她现在必须得装下去。和陈婷婷的比试,虽然她赢不了,但也不能输的太难看。没有个合适的契机,她的才学水平突然下降,恐怕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谢菡这一场毫无悬念得胜出了。

    听到夫子们高度评价谢菡做的梅花,谢世子心中高兴得快疯了。不愧是他的女儿,真是长脸。

    谢菡保持着风度,微笑道:“承蒙陈小姐承让了。”

    陈婷婷暗恨,她才没有相让呢。不过谢菡的诗做得真好,她承认自己比不过。“不错,你是个腹有诗书的。不像我之前遇到的那些人,说起来个个是才女,其实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

    谢菡不敢在这方面多做纠缠,“陈小姐,咱们接下来再比明算如何?”

    “奉陪。”

    这明算题是请郑夫子出题的。他念出题目,让谢菡和陈婷婷二人回答。谁回答得既快且对方为获胜。

    郑夫子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悠悠开口:“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谢菡费了会功夫明白题目的意思。一百个僧人分一百个馒头,大僧每人三个,小僧三人一个,问大僧小僧各有多少人?

    这不就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吗?

    谢菡飞快得列出不等式,抢答道:“大僧二十五,小僧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