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从刘盛开口那句你可值钱?长孙突就知道,刘盛暂时也不想与他长孙家起冲突,毕竟,他们长孙家可是拓跋氏的宗族,本姓拔拔,道武皇帝(拓跋珪)赐姓长孙的。

    他长孙部落有二王,一是平阳王长孙翰,二是北平王长孙崇。这宗族,便是一个部落联盟,可以理解为,长孙部落在拓跋氏那里就如同刘盛部落里的邑落,但长孙部落比刘盛的独孤部落还大便是了。

    如果说刘盛,那么,其部落下的二十三姓便是宗族,去攻打别人收服的部落便不是宗族部落,地位有差。

    那么,刘盛的独孤部落是什么地位?鲜卑一百二十姓,分三等,宗族十姓(核心八族,两个亲族),内入七十五姓,四方诸部三十五姓。独孤部落与丘穆陵部落皆为内入七十五姓,尉迟部落为四方诸姓里的西部姓!

    此三等,便是亲近疏远之别,这一百二十姓,也便是一百二十部落,皆在京都周围定下的四方四维这八国内定居或是游牧,可以随时征兵于京都,也便是中军的来源。

    鲜卑称这些人为国人、良家。拓跋焘所谓的国人,便是这一百二十姓,其他姓者,奴也。

    北魏的八大良家也便是这核心八族,其中之一便是这长孙家,也是拓跋宗族之人。

    拓拔氏派遣独孤部落为外军,驻守边地,也仅是派了一个宗族之人监督,那便是拓跋鸣,这拓跋是亲族也是宗族,而这长孙突,却是不请自来。

    这长孙突犯事儿,若是不杀他,这宗族二王也不会拿内入七十五姓的刘盛如何,若是杀了他,他大阿翁(爷爷的哥哥,我们叫大爷爷!)长孙翰会不会一怒之下发兵为他报仇?因此时,杀人仅需赔偿四十九头牛与祭品,可无那以命偿命的律法,不是没有可能的。

    对长孙家来说,这独孤盛此时就是个小喽喽,但无缘无故打他,永安公刘罗辰绝不会袖手旁观,麻烦的便是刘罗辰这个统独孤部落数十万众的大酋长。

    长孙突便猜测,独孤盛这是要长孙家拿钱赎人,却又不明说,皆是给双方台阶下。于是他便道,只一百匹。

    却不想,这独孤盛居然如此辱他,若是说不是,岂不是认作自身下贱?若说是,这战马千匹与钱帛三千匹,当真是多了些。

    想了想,长孙突缓和口气,平复下心情,对刘盛和声道:“独孤将军,您也说是严打期间才有此价值,不知这严打期间是何时日?突怎未听此一说?”

    听长孙突叫了那一声将军,刘盛嘴角露出笑容,这是长孙突服软了,承认了他酋长一职,此时诏令也被天师拿到此处,便称了将军。

    刘盛的想法确实如长孙突所想,此时还真不便与长孙家起冲突,杀长孙突仅需一刀,可杀了之后,即便短期无事,待长孙家得知,想来不会轻易罢休,大家互相伤害啊,反正赔牛而已。可刘盛却不想此时与他们硬杠,因他势力未稳。

    据刘盛所知,长孙部落有两个家族比较出名,其中一个便是平阳王长孙翰,其子弟各个身居高位,便是这同祖的长孙突,也是从四品的将兵长史。

    还有一个便是长孙崇的一支,子弟同样身居高位,如赫赫有名的长孙道生便是长孙崇的侄子。若真要细数长孙家的人才,当真是不少的。随便哪个给他使绊子,他都不怎么好过。

    先前说要斩了长孙突,刘盛也是一时气话儿,若是当时杀了也便杀了,这气一过,也便理智了些。他便想着,杀一个长孙突不难,但好处与坏处显而易见,对自己不利,此时的他,还未有那般实力与长孙家对抗。

    因那酋长印并非是长孙家的主意,他却是不好请动永安公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兴师动众,是,要谋划杀你都是小事,四十九头牛的事,历数五胡南北朝,皇帝怕是都有些神经病,没几个正常的,更何况这些人?

    虽这长孙突有错在先,他还是占着理的,就怕长孙家不讲理,两个老爷子神经病一犯,以权压人,以武服人,发兵来打他,等有人说话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若是他拿下整个朔州,也便不会怕他长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