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先春秋,至后春秋,皆奉行霸王颁布的军中十七斩,霸王治军严苛天下无人不知,在其军中军令便是山,其推行原则便是若欲生,就得奉行军规,若欲死,也得奉行军规,故有其虎狼之师,三万自可睥睨天下,其欲以三万兵马欲擒禹王,可谓撼不可挡,虽败犹荣。

    历史闻名之战同样于这巨鹿之上,史称“巨鹿之战”,其以五万兵马破敌人四十万强兵,天下惊闻,让其成为上至春秋至而今后春秋屹立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无人可越,阵前连斩禹王大将六十四人,独抵千余人兵马,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战更让楚地男儿骁勇闻名于世。

    霸王奉行军令,也就是十七禁律,五十四斩:

    其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其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其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其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其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yín军,犯者斩之。

    其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yín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其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其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其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於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其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其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其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其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其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林逸于最后更是加了一条,让这变成了军中十八条。

    其十八:虎符令下,闻言不听,见之不取,视而不见,独断独行,此谓逆军,犯者斩之。

    ----------------------------------------------------

    前方五里处,现敌军营寨,林逸目力可及处,见整个山峦地势,呈包围状,林逸说行军处颇低,这次行军,三千墨客皆是被留在了中军,让徐匡胤一人使唤,这些人一般人是驾驭不了,营内纵横家一人,唤作孙膑,其颇为收上将军赏识,军中不二之师,习得行军布阵之法,阵前布诡兵,其奉行《孙子兵法》,以其用兵诡异,手法独到闻名,可以说,他比林逸更懂兵,二将不才,不屑。反倒林逸将其奉为上军师,算是知人善用,林逸自认这行军之道是不如他,此阵乃是林逸与其商讨所布,但这阵前讲究灵活应对,其间事态更是瞬息万变,兵呈扇形而分,八阵,四为正,四为奇,布虎翼,中军布天覆,此乃是名成八阵之理。

    四万兵马,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不可谓不奇。中阵合成十字,设重甲士,为骨干,四角小阵设长骑卫,弓弩卫,大阵后又设多数列轻步兵,担当机动,弩弓卫,两侧可守可防,可进可退,此阵在交锋时可当大用。

    绵延数里,楚军更是拔营而出,十万兵马倾巢而出。

    林逸更是将敌将徐翦头颅挂于长杆之上,唤一人举着,极尽侮辱。

    楚军莫不忿然,卫军心中畅快,两军战意更浓。

    林逸要的就是这番畅快之感。

    二国好大的野心,林逸乃听闻楚国出兵十余万,而今看来,怕是不止,若是要去围卫国中军,仅仅数万兵马定是不够,加陈国之兵,徐匡胤怕是被围于前方,半步动不得,项凡毕竟是初出茅庐,不过林逸听其成名战,观其用兵之道,每战皆是疯狂之举,用兵手法很是老辣,不过徐匡胤乃是第一大将,二人怕又是有一场大战,就是那陈国数人,更是将徐匡胤狠狠牵制住,而今可动之兵就属这兵马五万,楚国还真是有心,费劲周章绕的远路而近这巨鹿,不过徐匡胤好似早算至这一点,大有用林逸这支骑兵之意。

    若胜,名可得,药也可得!

    这七曜大关自可破。

    ----------------------------------------------------

    纵横流,属九流,鼻祖乃是春秋时王诩,更传此人乃是天上玄仙降世,神异非凡,一生被布上传奇色彩,所留《捭阖策》,更是“签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以其诡辩,行兵闻名于世。纵横修的是那《本命阴符经》,于仙门之上也是有开山立派,不过其祖师于寒霜颇有渊源,就将宗门建于寒霜城之内,也称小寒霜,或者内寒霜,于现今寒霜交融,术业相合,已然没有差异。纵横流教也是活跃于春秋而现今后春秋这段时日,春秋时苏秦为大秦相位,深的禹王赏识,赞其“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其后禹王崩,其死于诸侯王车裂中。

    这巨鹿数十里内,多是壕沟,连年战事,并未筑城,皆是以营寨扎之,并未有守城攻防战,说来也怪,这巨鹿县被三国鼎立数十年,这城墙居然一寸未起。

    徐翦率一千人马,阵前叫阵,林逸提戟单枪匹马而出,二人就打了一个罩面,两兵相交数下,林逸示弱,装着不敌,显些被其斩了头颅,托戟赶忙后撤,徐翦于其身后狂追不已,怕是邀功心切,林逸一挑马下黄沙,掩其面,趁其不备,手上春去秋来,一戟斩了其头颅,不可谓不快,徐翦求胜心切,忘了这一茬,此番争战,没想到人头便给林逸提了回去,挂于大营门上,这徐翦武艺不弱,就是那体内真气也比林逸雄厚一些,八阶下玄,修的是一如若猛虎的外加功法,出手以劲力,快闻名,阵前从不留全尸,这一时大意,这名将,死的颇冤了些,所带一千骑兵皆是一哄而散,退去如潮,全营上下皆是错愕,大叹林逸神勇无敌,谁知林逸这几招可是下了血本,下骑乌骓,上握长戟,更是如虎添翼,前几式都是精妙绝伦的庄稼把式。

    后起拖刀出自战国大将关羽,其拖刀算是出神入化,以此法阵前斩敌将无数而闻名,回头托刀,一笑百媚生。

    林逸回营帐,酒才刚刚热好,一口曲酒下肚,荡气回肠。

    乌骓今儿可是颇为听话,虽是动不动会踹个林逸几脚,不过到不严重,此马厉害的紧,光是这么一冲锋,就有这将敌将冲倒之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乃是王道,而且是上上之道。比起那要不沾边的上玄桎梏来说,这战场之上,还是此事还来的更易一些。

    -----------------------------------------------

    双军对阵,而今铁马秋风,说不清的萧瑟。

    英布并未出列,岑参亲自敲起了战鼓,衣甲反光,鼓声雷动,更是用其了内劲,一下一下皆是憾入心扉,说不出的血气膨胀,林逸听了更是愤慨,手持大戟不由的紧了紧,烈风声响起,震天而响。

    林逸倒是有些喜欢上了这曲酒味,抄起酒囊,又是豪饮了一口,将就抛于身后华斌,其也是饮了一口,抛于下一人,四将皆是一口酒烧胃,烧的胃中一阵火热,此番不管是何等心态,皆是一心对敌。

    一阵秋风凛冽,将这额发鬓角吹得是扬面而起。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林逸不禁念起了这首诗儿,逐字逐句,铿锵有力,这诗写得还真是有一番味道,可惜少了那葡萄美酒夜光杯。林逸不由咧嘴一笑,带着那金翅飞凤盔更显得其面容阴冷。

    此番更是其首次作战,林逸就以这君临之姿遥望前方十万兵马,说不出的山河壮阔。

    铁蹄铮铮!踏他个万里河山!

    正如师傅所说,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谁会怜悯!

    敌将英布并未出列,其乃武榜七十七,一身武艺远在林逸之上,可谓神勇无敌,其用兵更是稳扎稳打,从不轻下决断,能退决不进,很是小心翼翼,一生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大小阵仗无数,使的同岑参一般,一杆身长斧钺,此番并未出列,怕是立于中军之上,指挥这十万兵马,两军交锋,将帅为中军,出不的事。

    前方阵营兵将清晰,一字骑兵,首当其冲,背后身负重甲的甲胄之士,寒光照铁衣,清一色的弯刀,现今争战,喜用卜字戟做兵,戟上有血槽,一戟之下血流不止,杀伤力颇强,这般阵仗,弓弩兵便也是换了长戟,双方对垒,不喜用弩。

    前方楚棋飞扬,用的是王旗,敲的是鲨皮鼓,击打起来有着整天响声,军中用皮鼓振奋士气,将士一听鲨皮鼓士气便会高昂,声可入肺腑,这鲨皮鼓以赤血龙纹鲨皮做鼓面制成,其上花纹斑斓,其皮坚韧无比,击鼓之人必须力大方可擂鼓,轻易撼动不得,上绣二虎纹,雕刻龙纹鲤围于鼓身,其意表君主于军同在,楚军中一人敲不如岑参响,更是祭起二鼓以对,以其立压阵仗。

    十万对四万!

    天差地别,林逸在军中说过此战必须以一敌二。

    两军肃穆,前方重甲卫其甲围全身,比林逸身上明光甲覆盖更多,全乃铁甲,臂上缠一盾,战时乃扛盾而前,一步一步,排山倒海。

    战,死战!

    与这英布阵前交锋,没有所谓的奇兵之说,其心思缜密,素以不变应万变,林逸此番只有兵马五万,能做何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