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四章

    在度假村充完电回校后,周致其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赶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这学期她因为保研和实习的事情忙得团团转,始终没有找到机会回家一趟。因此她想尽早把手头上的事情解决完,然后赶在春运大潮前回家过春节。

    从去年周致其寒假时提前返校到象鼻子工作室实习开始,她便明显感受到自那以后,每当她致电回家时,周父周母都会有意地避免聊相关的话题,更别说是主动提起她在工作室的实习生活。如果实在忍不住开口关心,也只是迂回地提问学业是否兼顾得来,需不需要些调整……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起初周致其只当父母只是暂时无法接受自己的女儿确实对这样一个动荡的行业起了兴趣,因此选择了绝口不提的面对方式,试图等周致其自行放弃。然而,他们似乎又忘记了:周致其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

    毕竟是全新接触到的行业,周致其在早期工作时遭遇过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时也会手忙脚论,除去日常跟潘逸阳和周晴分享,也一直在找机会想要跟父母好好聊聊,然而周父周母的态度渐渐让忙碌的周致其暂时收起了这份心思。

    因此哪怕后来即便在jerry那受到了委屈,她也未曾向父母透露过半分,时间久了,也渐渐没有了倾诉的欲望。

    因为始终心怀不甘,所以周致其还想再试试。但时间不等人,还没等她有机会理清楚自己的思绪,紧接着保研的各项工作便接踵而来。

    周致其深知这个机会对于不是专业出身的她来说异常可贵,而即便有着不错的学历、实习经历以及作品,以她如今的条件出去,很有可能会重蹈覆辙。

    所以根本来不及想太多,她以孤注一掷的勇气选择了这一条前路尽是迷雾的道路。而对于能否如愿在中大入营并且取得预录取,她实则并没有多大把握。

    正是因为经历了长久的忐忑不安,当周致其看到自身的名字出现在官网的预录取名单时,她立即用那颤巍巍的手拨通了父母的电话,难掩兴奋地将消息告诉给了他们,可最后换来的只是两人平淡的回应。

    对话中明显带有温度的也只是咨询了专业的具体方向,而当被告知仍旧是关于剧本写作时,两人又都恢复了沉默,三人对话宛如死水般沉寂。

    明明一小时前的周致其还因这天大的好消息而满心欢喜,转眼一通电话后,她的心仿佛沉入了海底,连跳动都需要花费很大力气。

    挂断电话后,她将手机反扣在桌面,沉默地看着电脑屏幕里自己的名字,视线渐渐变得模糊。

    待录取情况确认后,周致其做足了心理准备才将消息告诉给了父母。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了就同一话题将近长达四个月的“冷战”,周父周母第一次向她表示了祝贺,主动握手言和。正当周致其感到松了一口气时,周父周母又直接换了别的话题,之后便没再提及任何关于保研的事情。

    周致其深知,这个问题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在这温馨的三口之家里爆炸。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想早点回家,好给自己预留更充裕的时间去拆除它。

    在她看来:就未来道路的选择这件事而言,由于前期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三人始终没

    能真正敞开心扉去好好聊聊。可如今事已成定局,更多的逃避也不会让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变得更好,因此倒不如开诚布公地把事情说开。

    周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而周致其作为周家唯一的孩子,自幼便被照顾得很好,得父母和亲友们的宠爱。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对父母的感激只增不减。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始终希望在自己如此重要的人生选择上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哪怕只是口头上一句加油或是一个简单的拥抱也好。

    这些在如今时代愈发不被看重的东西,在周致其的眼中却胜似瑰宝,也是她最渴望的。

    关于在家庭中所面临的所有压力,周致其从未告诉过任何人,包括潘逸阳和周晴。哪怕同秦亦临恋爱后,也未曾向他透露过半分。也正是因为独自一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面对周晴的温泉之旅邀约时,周致其几乎是立马应了下来。

    回家打仗之前,她需要好好放松一下,给自己充充电。

    但从周父周母的角度而言,也正是因为周致其是他们的掌上明珠,而他们一步步地见证了她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再到踏入学堂,转眼间性别难辨的婴儿便长大了亭亭玉立的姑娘。

    虽然三人能见面的时间越来越短,但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紧密陪伴,周父周母也大概知晓她的性子与心思,因此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周致其能够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在相对比较干净的圈子里面生活着。

    也正是因为经历过,煎熬过,妥协过和改变过,两人实在不愿周致其再经历如此的痛苦。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周致其在外的时间越来越长,两人如此的想法也变得越来越坚定。

    也正是因为担心会妥协,周父周母在同周致其通话时也会有意识地将此类话题转移到别处,以此来表明不愿再同她做进一步的交流,他们知道周致其能听得懂他们的态度。

    自从周致其上大学以来,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女儿似乎很忙,通话很多时候都是以‘我有点事要忙,晚点打回给你’为由被挂断。

    周父周母虽口头上总是说着‘没关系,你先忙’,但心里也总是记挂着,担忧的情绪也愈发强烈。

    不仅如此,自从周致其提出想走编剧这条路后,工作在她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便越来越大,逐渐放弃了不少爱好,而为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而感到焦虑也是常态。每当周致其回家休息时,周父周母看着她白净的小脸上挂着的挡不住的黑眼圈以及深夜从门缝透出的灯光时,他们时常感到难受与不安。

    当周致其第一次提出自己想学编剧时,周母便是第一个举手说不同意,紧接着周父也表示反对。虽然最终两人都接受了周致其试一试的提议,但此后二者都默契地不再同她提起这件事情,宛若未曾发生般。

    对于很多人而言,如果一件事情渐渐地不再被人提起时,似乎这便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如此一来长久之后便会成为彻底的过去。但对于如同周致其般执拗的人来说,这样一种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生活的本质便是经历,而人总是在经历中有所收获和有所失去。

    时时,处处,每一个行为的发生都有其出现的代价。

    周致其从小到大听到过许多声音,有好的,也有坏的。而随着她渐渐认识到人的复杂性时,挣扎后她才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是所谓好的,而什么又是所谓坏的。

    渐渐地,她变成了生活的观察者,并且难以抗拒地对所知的人或事进行剖析。随着情绪与想法的长期积累,周致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并且它能帮助自己在汹涌的人潮中尽可能保持清醒。而编剧成为了她众多选择的其中一个,也是执行实验的第一个。

    即便从中受挫,她终究不愿意妥协。

    回家的路上,经典老歌在一首又一首地播放着。车内流淌过悠扬的小提琴声,低沉的大提琴声,动听的钢琴声……却始终无人开口说话。

    起初周致其还有点紧张,但此情此景让她难得积攒的勇气如同车里油罐内的汽油般在一点点地耗尽,到后来她已渐渐感到无力,干脆合上疲惫的双眼歪在一旁假装睡着了。

    虽然提前回到了家,父母的态度却让周致其无计可施,为此,她虽感到很受伤,却始终面色不显。周致其知晓父母此前的祝贺便以表明他们已不再反对,只是那并非她想要的而已。

    同样,周致其也明白父母为九十度的态度转变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如果企图再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要求周父周母在思想上再做九十度的扭转,这对他们而言是十分残忍的。

    幸运的是,事情直到年后才算有了好的转变。

    “周致其!”充满活力的爽朗男声伴随着急促的敲门声陡然让周致其惊讶地看向了门边。紧接着门缝一开露出了来人的大半张脸,周致其定睛一看,原来是隔壁的小孩黄霄云回家了。

    “不是说直接回老家了吗?”周致其面露喜色,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开了双臂迎接他。后知后觉到她正在跟秦亦临看电影,这才回到电脑前冲屏幕说了句:“邻居家的小弟弟来了,我们晚点再看吧。”

    闻言,黄霄云愣一下,关门的手不自觉地收紧,紧着声音问:“是男朋友吗?”

    还没等周致其回答,秦亦临略带情绪的声音便传了出来:“好,那晚上见。”

    黄霄云低头悄然把门关上,背对着周致其,再次沉声问道:“是男朋友吗?”

    见此,周致其的心缓慢下沉,短暂的愁绪从脑海里飘过。她看着黄霄云一步步走向自己,眼神却止不住地往电脑屏幕上飘。

    “嗯,男朋友。”周致其稍微提了提气,微笑回道:“别看了,他没开摄像。”

    “可惜了。”黄霄云在周致其面前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