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67章夜半惊魂

    我与母亲感到她说的有些道理,但是,随即又犯了难,我们在这无亲无故,又无安(shēn)之处,如何生活下去?

    那老媪看出我们的心思,便对我们说:“二位若不嫌弃,老媪家尚有一间厢房,你们可去暂住。”

    我们一听,便随她去到那里,一看,房屋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倒也干净,便欣然同意。

    老媪随即出去,不多时,又带过来一个人,这是个年青的后生,皂靴净袜,脸面白净,他见到我,立即现出一副不能自持的样子。

    老媪向我们介绍,自己名为江温氏,这是自己的小儿子,年方二十,名叫江逸,至今尚未婚配。

    当时我觉得有些不解,为何见面伊始,就要提到这事?

    江逸手里端着一个钵子,里面盛着饭食,放到我们面前后,就与老媪出去了。

    我听得他们边走,边在争论着什么。

    只因饥渴难耐,我与母亲早已顾不得那么多了,一番狼吞虎咽,将那些饭食吃得一干二净。

    不多时,江温氏复又返回来,见到我们将饭吃光,尚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拿起钵子,出门向上屋喊了一声。

    听得有人跑了过来,一会儿,江逸进来,手里端着饭食,递给我,就在我伸手接过之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看,我被他看得不好意思,脸不由得红了起来。

    见此,老媪嘻嘻地笑了,随即问我年龄多大。

    我告诉她今年十七。

    老媪听后喜形于色,连声说好。

    我见她暗中扯了一下自己的儿子,两人一同出去,边走边说着什么,显得很是兴奋。

    此后的几天里,江温氏的小儿子没来由地就要来个一趟两趟,总是没话找话地与我聊天。

    我感到很是难为(qíng),想不说,又觉得寄人篱下,对人家不礼貌有些不妥,然而一旦搭腔,他就说个没完没了。

    母亲见此,在背后劝阻我说,出门在外,与人家萍水相逢,又素昧生平,不应搞得太近乎。

    我觉得也是,后来,逢他来时,再与我说话,我只是沉默不语。

    我认为此后他可能不会再来了,但是,与我想象的恰恰相反,他不但来,次数还增加了。

    一进屋,就坐下说话,不管我是否回应,他只是独自说个没完。

    好在,我与母亲很快就恢复过来了,遂对其母说出想离开这里的意思。

    母亲对老媪说“我们(shēn)为落难之人,在此多有叨扰,你们母子二人不但不嫌弃,反而关怀备至,照顾有加,对此我们母女甚感不安,此等恩(qíng),不知何以为报。想来,经过二(rì)的调养,(shēn)体逐渐好起来,就不再给你们添麻烦,(yù)继续前行,投奔亲戚为好。”

    我们本以为江温氏立即应(yǔn),但是没想到的是,她却说什么也不肯放我们走,对我们说:“看来你们的亲戚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即便是找到了他们,定不会比我们这里好到哪里去,我家宅院宽敞,尚有几亩良田,只因儿子大都出去单过,唯余我与小儿子守此一大家院,甚感

    空旷无聊,你母女二人若不嫌弃,何不就在此安(shēn),也好与我们作个伴儿,你们更有了安居乐业之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我们听了,感到太突然,不想答应,但是,眼见得出来多(rì),寻亲无果,穷困潦倒,如此再走下去,不仅前程未卜,甚至恐将(xìng)命不保。

    如今有人挽留,自然不失为一件大好事,但是这是一户什么人家?

    他们家的(qíng)况若真是如老媪所说的那样,倒也可以,如若不然,(rì)后再生出其他枝节,恐将悔之晚矣。

    但是二(rì)下来,见到老媪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其小儿子又憨厚纯朴,觉到自己有些多虑了。

    待老媪离去后,我与母亲商议一番,觉得不妨住些时(rì),视(qíng)况而定,如果有变,再走不迟。

    于是,就答应下来。

    听到我们决定留下来,他们母子二人欣喜有加,尤其是小儿子,高兴得近乎手舞足蹈,竟然象个小孩子一样,走在院子里,时不时还要蹦个一下两下。

    老媪引领我们到她家的地里观望一番,(qíng)况确实如她所说,打眼看去,这些田亩土地肥沃,但是庄稼却不甚茂盛。

    当时只以为是天气不好所致,也没在意。

    但当我们即将回到屋里时,却发现远处田边处围着一些人,这些人交头接耳,不住地对我们指指点点。

    因为距离很远,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我母亲也看出来了,她与我对视一下,转而想问老媪,寻思一下,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此后的几天里,有时能听得一些人造访,只不过都是在门外,我听得江温氏似乎在向他们解释着什么,声音很低,听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