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八月廿五,时序已入秋。万藏山后山纵横千里,高耸入云,偶有鹤唳一声响彻云霄,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黄昏时分,后山洞天仙境内只见一老者囚首垢面端坐古案几前,熏烟袅袅,洞内景致观之,亦真亦幻,青灯下手持一古卷,卷首古拙变幻灵动,乖戾劲挺的字迹写着《卜谱—算无遗卦》,细细品味,时而捻须颔首,时而眉峰紧蹙,一番自在,居于斗室,一书,一茗,一青烟,也足够让这老者乐在其中。

    洞府内,寂寂安然,落针可闻,偶有所闻“呼呼”声响,又似野兽的响鼻声。老者抬眼望望幽深的暗处,忿怒道:“牲口毕竟是牲口,除了吃便是睡,老牲口!”这老牲口也就算是活的够长了,自青阳上仙获仙缘,直奔九重天而去之后,老牲口就一直幽居于这洞天仙境,算算时日,也有千年了。

    倏忽一瞬,身如遭电击,古卷从手中滑落,掉在石板上。登时青灯火苗呼呼直上窜,意有不测,捻须掐指间,再投以龟甲。口诵:“易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老者仔细看了龟甲上的卦文,之后眯着眼,手指翻动点拨,许久之后,缓缓睁开眼。卦签只得两句: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一种不祥之兆隐隐而现,尘世将乱,或有灾劫,此老者正是大极门掌门玉清真人同门师弟嗜酒成性的南阳子。

    南阳子得此一卦,推开府门,欲往万藏山天极殿,踌躇无策,自知身陷洞天仙境,乃被掌门师兄禁足于此,不过心念此事重大,不得不往,当下立判。远眺这万藏山五峰(擎天峰,朝霞峰,摘星峰,文峰山,老君山)并立,山势之高,插天而立,更有世人侥幸来此一番,然后妙言:举手可摘星,张嘴扰天人。传于世人,让九州人人皆向往此处景致,更多的应该不是这万藏山登天之景,而是瞻仰青阳仙人的遗迹。山脉势蔓延,山基相续,一道山峰,主次分立,锯齿般的裂开,观之宛如凤冠;万藏山下九曲河水清渺渺,若有星光夜晚,波浪银光粼粼,烟霞茫茫,澄净如练,煞是好看。山上又有潺潺溪涧,奔流入九曲,感叹大极门背靠奇山,足蹬异水,藏风又纳气,得水为上,真是风水宝地,地以人重,人因地灵,灵淑之气有结,自青阳真人驾鹤飞仙以来,同修中以玉清真人为首的大极门十大高人皆在修真正道举足轻重,后生小辈更是人才辈出矣。

    甫出洞府,不觉,清风习习重凄凉。

    秋风凉冷,吹得灌木长林,簌簌作响。路途上偶闻几声山枭长啼,野鸟四掠,衬得四周暮色,越发幽寂昏暗。

    绕过方寸池,清影流辉,展目望去楼阁重重,回廊道道,灯火初上,大有山川缭绕苍寞外,殿宇参差碧落中的非凡气象。那便是当今之重要修真道门重镇——大极门。

    步入正道,时有青衣童子,肃容躬身道:“南阳真人好!”南阳子为人随和,不拘小节,施手罢礼。

    远处青衣童子看见南阳子,却在背后轻声细语的议论纷纷。

    “南阳子师叔祖不是被禁足于洞天仙境内么二十五载有余么?”

    “是呀,当年下山与酒泉轩辕一剑煮酒论剑,几巡来回过后,酒后失态拔剑一挥,堪堪在酒泉无欲壁上留下一剑痕,位置不偏不倚,力度恰到好处;剑意凌然卓绝,超凡不俗,浑然天成,当真是天衣无缝,流畅自然,这一剑痕剑气一贯,首尾相衔。登时就让正值盛年名躁四方的轩辕一剑瞠目结舌,高峰独步,武道惊殊,自叹弗如,自此闭门谢客,就把自己囚于无欲壁下,参悟这一剑。”

    “不至于如此吧,记得南阳师叔祖当时由化境入神游境,而酒泉轩辕一剑的境界也是由正御入大圣,同是达境巅峰,境界不分伯仲呀。”

    “那可不是,当初二十出头的轩辕一剑可是纵横四方,先仗剑当空去便到大佛寺去找禅剑一比剑,好像是平手回来;后又是纵剑去渊源颇深的剑炉卓十二比武,当时的圣象逍遥境的卓十二就算你是个初入圣象的高手也不会出剑出到十招,剩下的两招就要去找修真顶峰三位掌门讨教一二的,然而一个达境第三重正御境的轩辕一剑却让卓十二出到七招,自此天下名声四起,一代剑神将起。”

    “一心求剑巅的轩辕一剑那时当真是剑雄万敌,一提剑胸中剑意万千,一时风头无两,风光无限啊。”

    “然而,那剑痕让这一切都化作虚无,已然是这一剑痕当真在武道脸上狠狠打了一掌,留下了深深的仇恨,对修真和武道来说都是一道深深的裂痕,深深的耻辱,尤其是对轩辕家来说,这也是南阳子师叔祖被玉清掌门人禁足的原因。”

    “这一剑痕应该是在整个世人对无上道的追求更甚,好事者也有‘一剑囚’来调侃酒泉轩辕晚辈,这一剑痕足足让轩辕一剑,这二三十年来从未涉足江湖。”

    “酒泉轩辕家的一切都毁于南阳子师叔祖的那一剑痕,轩辕家命途多舛似乎重蹈无名剑客的覆辙。”

    ……

    众多年轻弟子谈论起南阳子师叔祖江湖事情,一剑骋江湖,快意恩仇,相当羡慕,更是津津乐道,远胜于先祖青阳仙人的那些修真妙闻。

    对于道门、佛家、武道修真都来说需要三重境界,达境、圣象、天劫。道家达境有同光,通玄,化境,神游,这四重而每一重又有小项,山精鬼怪多一个凝丹;武道达境有脱俗,洞虚,正御,大圣;而道、武两门的圣象是逍遥,天人已知是两重;佛门达境则是金刚,涅槃,金身,大小乘四重,圣象则是天护八部,天人两重。无论道门、佛家、武道,山精鬼怪最终愿渡过天劫,得证天道以求大宝,不过天劫也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也就只有一人,那就是道门大户——大极门的青阳上人。

    石径沿路,转峰回路,便是离天三尺三的天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