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看着方孝孺即将走火的模样和李文忠那将要飞来的大手。
李景隆打了个寒颤,隐隐约约地有一种要完的感觉。
他心生一计,装作是被铁棍敲晕产生了后遗症的样子,捂住头,身体向后仰,颤抖地道:“头好痛…”便装昏去。
站在一旁的青衫小帽眼疾手快地接住即将倒地的李景隆,急道:“小公爷…小公爷…”
方孝孺满脸写着无辜,望向李文忠。
李文忠回以一个眼神,喊道:“愣那作甚!快叫大夫来!”
而后,一个微颤身穿儒衫,留着一撇山羊胡子,先生模样的人,背着药箱子疾步走来,激动地道:“小公爷的病…又犯了…快让开,我要施针!”
装昏的李景隆侧耳听之,尽收耳下,好奇地将眼眯起,悄摸地观察。
陡然间,李景隆瞳孔收缩,W�0�2C,他心中大骂,因为他看到那老先生已从药箱中取出寸长的银针,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李景隆惊恐得下巴都要掉下来,心中横竖,反正都是要遭罪的,被方孝孺骂一顿好,还是被扎一针好,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睁眼,身体向后躲避,拉开与大夫的距离,后道:“我…我没病…”
李文忠向身后的壮汉使眼色,于是乎,再现清早一幕,扑向李景隆,将其控制住,以便大夫施针。
大夫一边施针,一边摇头晃脑地朝李景隆道:“小公爷所患之症乃是脑疾,切不可讳疾忌医,来来来…莫怕,扎一针便好了…”
啊…
随着银针扎入李景隆的穴位,杀猪一般的嚎叫,回荡在屋中。
“没错了…以往犯病时就是这个症状,小公爷,忍一忍,老夫的针法乃祖传下来的,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健体,小公爷,您躺稳了!”
手脚都被人控制住,在银针扎入后脑后,李景隆不叫了,吓得不敢动弹,生怕他一动,大夫的针就扎偏了。
不过,有一说一,这么长的一根银针,生生刺入你的脑袋,这哪是治病,明明是大写特写的谋杀啊!大爷的!
“小公爷的病是后天患上的,并非先天的,老夫想着是这病坚持施针,过些年头便能痊愈。”大夫对李文忠说道。
随后,李文忠又与方孝孺寒暄一会后,便叫人送客。
黄昏时。
窗外景色宜人,不过李景隆可没心情欣赏这景色。
一想到要娶方孝孺的嫡女,他就犯头痛,为了自己的小命,他有必要找李文忠谈谈了。
此时,寝卧的门已是打开了,进来一面容姣好的小丫头,后脚跟来的便是李景隆的长随,就是那个青衫小帽的家伙,叫陈生。
“小公爷。”陈生走到榻前,行了个礼:“公爷叫您去议事厅找他。”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在有了一上午的经历,还有一晌午的头脑风暴,他已摸清了规律,再加上他对明史的了解,自然对原来的李景隆,了解得透透彻彻。
他微微睁眸,露出不耐烦的样子,心中打着气,告诉自己,现在的他是纨绔,是败家子,不能露出马脚。
“什么时辰了?天都要黑了,鬼叫什么?”李景隆凶巴巴地道。
“日暮戌时。”小丫头俏脸一紧,满是不自然。
“哦…戌时…”李景隆缓缓道:“该吃晚膳了,父亲那里准备了吗?”
陈生又上前一步,点头哈腰道:“准备了…准备了…”
“行了,马上去…”李景隆只得翻身而起,在小丫头的伺候下更衣。
一旁的陈生贱兮兮地笑道:“小公爷英明,小公爷神武,令小人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去你的!”李景隆抬腿,一脚将陈生踹翻,怒气冲冲地道:“再拍马屁,小心小公爷我将你赶出去,还有,本小公爷是除了玉树临风外,一无所长,你竟敢说英明神武,那能当饭吃!”
“是小人多嘴,该打。”陈生拍了嘴有五六下。
“带路吧。”
打起了精神,随陈生出了屋子,此时真正地见识了曹国公府,李景隆不禁啧嘴。
“这屋子该修了。”李景隆道。
“修…修屋…”陈生诧异地惊叫。
李景隆挥起手掌,拍在陈生的脑壳:“狗脑子…本小公爷之所以得病,定是因为这宅子太老旧,影响心情,懂吗…翻修…必须翻修!”
陈生露出笑容,道:“小公爷说得对,懂,翻修我懂,可是…”
“怎么了?”
陈生顿了顿:“要重修宅子,很费银子的…”
李景隆眉毛一挑,他手上都有三千两银子,难道整个曹国公府都没他有钱吗?不应该啊…
李景隆上下打量着陈生,道:“堂堂曹国公府,还缺银子?”
“缺!”陈生的回答让李景隆有点发懵:“小公爷平时是不管事的,府里虽在京郊的庄园有着数千亩的良田和花田,但毕竟…种出来的是粮,公爷虽有俸禄与赏赐,实际到手的银子却不多,大多都是咱的宝钞…”
“宝钞!”李景隆惊道。
大明宝钞,李景隆懂啊,这是大明特有的纸币,不兑现,不分界,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规定发行限额。
可惜,朝廷给这玩意印多了,还有了新旧钞的差别价格,造成了通货膨胀,变得不值钱,最后在弘治年变得毫无意义,慢慢消失在百姓的视野之中。
“小公爷是有什么问题吗?”陈生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