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二月初三, 一艘客船驶出京城。

    走大运河一路南下,终点站在江南的扬州城。

    船舱内,清一色全都是“男人”。

    胤禟上船后, 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安静。

    可他忍了再忍, 终是没能忍住,转头看向悠闲饮茶的四哥。”四哥, 弟弟想请教一下, 帮人换头的本事要怎么练?”

    客舱坐了五个人, 就是南下小队的主要成员。

    胤禟说的换头术指向三位扮成男道士的女性。

    武拂衣不可能道出真相。

    胤禛用短短三个月,将温宪与茉雅琪训练到言行举止与男性无异, 是凭借他特殊的换魂经验。

    昨天,这一训练结果得到了康熙的高度认可。

    根据温宪描述, 康熙见了她与茉雅琪, 一度怀疑是太医、稳婆们搞错了。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是生一个儿子与添了一个孙子。

    饶是康熙也不免产生认知怀疑,那从侧面证实了温宪与茉雅琪的男装道士之成功。以示奖励, 给两人送了一大笔银两,名义上就是赞助她们南下的车马费。

    至于教导女儿、孙女的名师有没有奖励?

    康熙也给了一大笔银子。

    另外, 他特意在送别时劝了劝老四, 不能把武氏当成一块砖,哪有需要往哪里搬。毕竟是枕边人, 别一个劲地当做苦力使唤。

    要说从哪里得出这一结论,康熙摆出了充分的实证。

    搞牛痘实验, 武氏冲在第一批给老四做实验者,是以命相搏。

    搞女扮男装的训练, 武氏又被当做实验品。老四训侧福晋不心疼,而得到的宝贵经验能直接叫妹妹与女儿少走弯路。

    如此使唤武氏,老四也没让人生个孩子。

    康熙知道孩子不是说有就能有的, 也清楚老四忙于各种实验与调查,外加这人本就不好女色。

    一般情况下,他懒得详细管束儿子们的后院情况,可到底自诩讲理的大家长。

    这回南下勘察带上了武氏,而武氏也扮成了道士。

    真叫人怀疑老四的用心,恐怕让武氏首当其冲去面对突发事件,给同为女子的温宪与茉雅琪探探路。

    感情上,康熙肯定偏向女儿、孙女。

    但通过隆科多一案,充分意识到后院女子品性的重要性。叫老四体恤武氏,这也是为了不叫踏实付出的人寒了心。

    武拂衣很冤枉,原来四阿哥与武侧福晋在外看来竟是这般情形了。没有郎情妾意,只有压榨与被压榨的地主与劳工关系。

    这可真是宝宝委屈,宝宝却不能说。

    她才没过度压榨胤禛。

    绝大多数时候,胤禛自主自愿抢着工作,甚至是反过来给她增加新的工作方向。

    当下,武拂衣面对胤禟的提问,抛出了反问。

    “九弟,你咨询换头术,是个人的喜好由在蠢蠢欲动了吗?君子爱财之心又起来了,眼馋阿玛给你妹妹与侄女的车马费奖金,想试一试男扮女装了?”

    “弟弟真的不想。”

    胤禟被这番揶揄弄得连连摆手。论敢想敢做,还是四哥有创意。

    自己却真没有此等奇怪嗜好,只是被面前三个“男”道士给震惊到了。

    哪怕认识三人好些年了,但要不是一起上船,真无法确定这三人是他的小四嫂、妹妹与侄女。

    武拂衣见状,说得一本正经地说:“你没这般想法最好。汗阿玛也不会因为你成功女装就给你赏赐银钱,更有甚者是罚你一大笔钱。”

    话是如此,武拂衣却不可否认心底有一丝隐秘的遗憾。可惜了,只见男装大佬的诞生,不见女装大佬的出现。

    胤禛本是保持沉默,保持武氏沉稳少言形象,此刻却暗道不妙。

    必须立刻切换话题,以他对老鬼的认识,再不换话题搞不好就要弄出「雍郡王勇扮女侠客」。

    “甄少爷,此次南下的第一站在扬州,劳您详细说说是个什么章程?”

    胤禛进入角色。此前就说定了,上了船就称化名。

    武拂衣还是用以前的假名——甄偲。

    前几年,南巡时甄偲出场,山庙遇上了蒲松龄。

    之后双方没有再见过面,只保持了书信往来。至于蒲松龄有无怀疑甄少爷的真实身份,那倒是不重要了,一些事看破不说破。

    今年甄偲再次出现,已经捐了一个京城的六品官衔,但没有实权与差事。他与弟弟甄玖(胤禟·饰),两人一起南下搞一搞经商考察。

    由于甄偲笃信风水,特意聘请道士随行,能随时进行卜测而指点迷津。

    道士贾武(胤禛·饰),道士三昷(温宪公主·饰),带着道童甄琪(茉雅琪·饰)构成了这次的堪舆问策专业团队。

    考察团众人的身份文牒、路引、道士文牒等等,统一由康熙办理作假,百分百包真。

    南下考察,目标是云贵两广。

    路线上,去时走水路,从大运河到长江,长江入湖南洞庭湖一带。

    湖南与两广、贵州相邻,届时视情况而定先去哪里。而回程可能骑马,但也要具体情况。

    胤禟不是全程同行。

    去年,提过养殖珍珠与安置游民的方案,他主要是去考察哪里适合做养殖地。依照气候条件,太湖与洞庭湖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必非得二选一,可以全都要。

    养殖珍珠以年为周期,不能等养出来再找卖家。

    这次南下先收一批珍珠,搞出珍珠系列化妆品,然后给广州的欧罗巴商人去卖。

    先试试水,这东西能否在西方似瓷器、茶叶等被受追捧。广告词也想好了,贵妇人才能拥有的殿堂级美白产品。

    “等到了扬州,各自行事。九弟自去打探养殖珍珠的情况,我等就多逛一逛,将街头巷尾的世情都给记录下来。”

    武拂衣说着大概行程安排,这次南下没有亟待完成的具体事件,主旨就是瞧一瞧市井百态。“随后,慕名拜访几个人。”

    去拜访谁?

    首先点名黄履庄。

    若问他有何奇异之处,先列举一串名词:木轮自行车、千里镜、湿度计、温度计、器械狗……

    这些全都是黄履庄发明制作的。

    不错,不是来自西洋,而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发明制作。

    武拂衣准备出京考察前,去理学院找几位老师聊了聊。

    所谓人以类聚,问问他们有没有认识民间奇人精通数理格物。

    数学大家梅文鼎给推荐了如此一位实操派奇才黄履庄,他在扬州亲眼见过那些设计发明。

    黄履庄年幼丧父,初时靠着亲戚接济度日,后来依靠以售卖自制的新奇物品赚取生活费与私塾学费。

    早在顺治年间,他在孩童时期就做出了机关木人偶。虽然后来没能考取功名,但对于数理格物的研究自成一派。一些发明事迹也被记录在《虞初新志》中,但因为不喜应酬往来,他并没有名声大噪。

    前年,即康熙四十二年,皇家理学院成立。

    梅文鼎写信给黄履庄,邀请他北上来京城,以其水平足以胜任教师,却被婉拒了。

    黄履庄回信,他年纪大了,已经年近五十。

    腿脚不利索,懒得动弹,更不提从来没去过北边,怕是适应不了新环境。

    这些都是借口。

    论年纪大,梅文鼎都七十多岁了,但也没有强行规劝。

    人与人不同。

    梅文鼎与皇上的重臣李光地交好,虽然人不在官场,却能适应这番复杂环境。

    黄履庄却不一定能应对京城的人际关系。这地方一块招牌砸下来,压死的五个人里面有一个就是做官的。

    真才实学与出人头地是两回事。

    武拂衣却打定主意要见一见这位奇人。

    不全是因为理学院的推荐名单,也是因为她拜读过了黄履庄的书《奇器目略》。

    去黑市买书那一次,不只是买了《金瓶梅》,也买了一些颇有意趣的书。

    《奇器目略》正是黄履庄所写,主要记录了半生发明。

    不知情的读了会当做是天方夜谭,谁又能想到里面的东西极有可能都能找到对应实物。

    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过扬州而不访。

    三月末,扬州风暖。

    桃花开了,人面却不知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