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新千年后,华夏的文艺片市场一度低迷到了谷底。现在的院线中几乎80%以上都被商业片所霸占。

    一方面因为商业片迎合大众口味,电影镜头上来说剪辑很多给人的戏剧冲突一眼可见,同时在故事剧情上起承转合很明显,能够很好地控制观众的观影疲劳。一部合格的商业片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就能给观众带来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

    对比起以上商业片的优点,文艺片大大处于劣势。它更注重的是人性的思考以及社会伦理、人情世故等等。

    在这个全民追求特效与大场面的时代,文艺片已经没有了院线生存的土壤。

    《海娣》说实话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它的剪辑比较舒缓,不会一下子给人特别震撼的感觉,而且在故事内核上,更多表现的时代以及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

    不过你却不能说它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因为在另一个层面上,《海娣》没有文艺片的晦涩与内敛。走进影院,你不用耗费精神去领悟,高歌把一切够很直白地展现出来。

    《海娣》就像夏日里的一场大雨,会让你开心得带着笑,与过去的记忆交流。

    小说《海蒂》很童话,她的故事太过于美好,好到了大家会觉得它不存在于这个世界,而电影《海娣》则不然,它就是一出活生生地发生在这个世界的故事。

    《海娣》很多地方高歌做了修改,除了时空背景放到的华夏,就连主人公的一些小细节也尽可能换成最贴近赵金麦如今的状态。

    在最大程度上,高歌发挥了她的本身的童真与活泼。虽然期间会面对分别,面对别人的欺负,又很多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海娣天性的光辉始终如一。

    麦子的演技很好,即使开头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最终渐入佳境。以一种高歌都欣赏不已的方式呈现出了一个独属于她的‘海娣’。

    海娣上映的日子,电影院的门口早早就摆上了宣传的易拉宝。一面是《床下有人》恐怖阴森的暗黑海报,一面是《海娣》治愈温暖的宣传物料,二者形成强烈反差。

    除了直奔好莱坞大片而来的观众,其他的观众很大一部分还是选择了《海娣》。

    “不知道高导会拍出什么样的电影,好期待!”

    “应该不会差吧,我看好多宣传视频都特别美。”

    “嘘——快开始了”

    不可否认,一部分的观众是因为前期的宣传而走进电影院,但是还有一撮他们是随机挑选观看《海娣》。

    他们没有粉丝滤镜,对于电影好坏的评判没有场外因素的干扰。

    灯光渐渐暗了下来,放映厅内除了吃爆米花这些小食的声音,大家都被荧幕上的画面所吸引。

    无论是先前做过了解的,亦或者对电影毫无所知的人,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仿佛随着画面一起来到了独立于世同时风景秀丽的四姑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