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好心人(上)

    当下几人就出城奔大沽河的方向去了。大沽河离这胶州城很近,所以问的时候指路的人说的很详细。不多时几人就来到了大沽河边。

    胶州湾三面都和陆地相连,只有一个出口和大海相接,平时胶州湾周围几个卫所的人互相也都有些来往,但要是都走陆路必须要绕很大的一个圈,颇为的浪费时间。所以虽说到了这崇祯年间,百姓生活的越来越困难,甚至有很多人都吃不上饭,可在这胶州湾还是有不少的人花钱乘船,有人乘当然就会有很多摆渡的船家。

    孔明轻轻松松地就雇到了一艘小船,向船家打问了刘家岛的所在,就嘱咐船家开船了。船家一听说众人要去刘家岛,高兴的不得了。因为去刘家岛要跨过整个胶州湾,这对于在胶州湾里摆渡的船家来说,这是一个比较远的航程了,相对一个普通的船夫来说这可是一单大买卖,跑这一趟可以够全家吃上好几天的饱饭了。

    船在刘家岛靠岸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孔明付了船资,和大伙一起下了船。几个人摸黑上了岸,看见离岸边大约四五百米远的地方还有一点微弱的光,也不知道从哪户人家的屋子里照了出来。现在可不是几百年后,夜里十一二点钟以后也能见到很多灯光。这个时代的人一般在天刚黑下来的时候就早早的上床睡觉了,他们不会有丰富的夜生活,更确切的说,是他们没有那个条件,因为点灯是要烧油的,这东西可算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一般的人家是不会去买这种东西的。也幸亏这一丝微弱的灯光,给孔明他们指引了方向,几个人才能顺着灯光一点一点慢慢的摸了过来,才能

    找到这个村子。

    “家里有人吗?”

    “谁呀?”听得出来里面的人好像对这个时候还有人到家里来有些吃惊,声音也有些惊慌。不大会传来了脚步声,像是有人过来开门了,还边走边嘀咕着:“这都黑天了,怎么还有人到家里来。”

    脚步停下,门被打开了,一个身穿麻布棉衣的老者端着一个油灯佝偻着身子走了出来,油灯的灯头小的像一颗黄豆粒一般,昏暗的灯光下孔明也看不很清楚老者的长像,只觉得这老者大约有五六十岁。看老者打开了门,看着自己这一行人,也不说话,孔明心想自己这五六个大老爷们大晚上的到人家家里,可别被人当成了强盗,急忙说明了来意。

    “老伯,晚辈叫孔明,想问一下您,这里是不是刘家岛啊?我们想到刘家岛去,看见您家里有灯光,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刘家岛,就顺着灯光过来了。您老人家贵姓啊?我们几个现在还没找到可以歇脚的地方,这大晚上的,天又这么冷,你看能不能给我们找个地方先住一晚上,也让我们躲躲风。”

    “这里就是你们要找的刘家岛了,你既然知道这里叫刘家岛,那怎么会不知道我们刘家岛是没有外姓的,我当然也姓刘,大号刘志泽。你们为什么这大晚上的找我们刘家岛,这是准备干什么来了?”刘志泽心道这几个人不会是哪儿过来的海盗吧?村里可是有些年没有海盗光顾过了,自己可得小心提防着点。

    “刘老伯,你别担心,我们不是什么坏人,只是听说咱们刘家岛打鱼的人家有很多,想到这儿来买些活鱼,只因为起身的时候有点晚,又在路上耽搁了些时候,所以我们到这里下船时天都黑了下来,看见老伯家里灯还亮着,就顺着灯光过来了,打扰老伯休息了。”孔明见老者真把自己几个人当做强盗了,忙向老者又施了个礼,解释道。

    “哦,你们是来我们村买鱼的啊?我看你这小伙子的也是个彬彬有礼的人,样子倒也不像是个坏人,可是这年头什么事也不好说呀。更何况你们就算是坏人,也不会跟老汉我直说的,这哪有坏人说自己坏的?你们先跟我进来吧,外边确实是够冷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几年是一年比一年冷了。我现在也不用管你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反正老汉家里也没有其他什么人,就我一个人住,更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你们看我穷的这个样子,哪有什么东西可被你们抢的。”

    “刘老伯,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呀,我们怎么会抢您的东西呢。我们来刘家岛真是想买鱼的。”孔明再次解释道。孔明不明白的事,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为什么都没有一点安全感呢?

    “怎么你们来这么多人呢?以前也有人来过我们村里买鱼的,从来没见过买鱼还要这么多人的。”老者一幅我可不傻的表情,瞪着孔明质问道。

    “你可别欺我年老啊,我虽说年纪大些,但还没昏,这么些年了可还从没看错过什么人。”

    听老者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孔明觉得也没有必要再把来这里的目的再隐瞒下去了,回头和李老头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道:

    “实话跟刘老伯你说吧,我们到这里来确实不是来买什么鱼的。”顿了顿,又接着道。

    “其实我们是想到这里来买些盐,运回去卖些银子,也好让家里人能够有口饭吃。只是想到这贩卖私盐是杀头的大罪,所以一开始才没敢跟老伯你明说。”

    “你们想贩私盐?”

    “是啊,刘老伯,我们也是活不下去了没办法才想到这么做的。我们几个都是兖州府人氏,本来都是想靠种田吃饭的。哪知道这几年老天爷是越来越不长眼了,老百姓们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却不一定能收的着粮食,再加上每年还要交上一大笔的赋税,光指着几亩田地是怎么也不能把全家人的肚子填饱的,我们几个商量着总不能就这样饿死吧,又找不到什么好生意可以做,所以才想要贩盐的。这贩盐卖虽说危险大了些,但总比挨饿好啊。为了能吃上饭,我们大过年才不得不到咱们胶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