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0章意外惊喜

    黄巢在长安城面临着唐朝廷日益逼近的大军,心里多少有些疑虑,如若是以命相拼,黄巢毫不畏惧,齐军的威猛更是不在话下,但因齐军先前均都只四处征战而无根据地,而后又是只破坏不生产,如若此番唐军采取持久战,怕是齐军抵挡起来费力。

    而挖墓的失败,使得黄巢无任何军资入库,此时他正在一边准备迎战,一边同尚让、孟楷等人商讨着如何在战争期间供应齐军大量的后勤储备,直到此时,黄巢仍旧是不忘宠妃,瞧那御书房中,早已是龙凤呈祥之状。

    朱温得不到齐朝廷的粮草资助,同唐军作战困阻重重,朱温咬紧牙关,恒心暗忖道:“老子就不相信我一个现代人斗不过这些老古董!八年抗战何其艰苦?中国人还不是从艰难中熬出头了吗!孟楷你不是想眼睁睁的看我笑话吗,老子先不理你,看咱们谁能笑到最后!”

    正在此时,韩校尉闪身而入,满脸喜气洋洋,正埋头于书案对着地图研究下一站该兵发哪里最为合适的朱温,听到脚步声,抬头看了一眼道:“韩校尉来的正是时候,快来帮我看看,咱们下一步围剿哪里最为实效?周边附近的一些城池如今都已被我军占领,继续攻城也可,可目前我军粮草不足,实难攻的太远,而且还必须是富足的城池,必保一举夺下,不可浪费时间和体力的消耗。”

    韩校尉“呵呵”一笑,朱温抬眼见到韩校尉,见他今日不同以往那般严肃,满脸的笑容,像是娶了媳妇一般的喜庆。

    “韩校尉,我军已到濒临饿死的地步了,如果不想让吃人肉那一幕再次上演,就快些想些主意,你径自在那儿傻笑什么?得到什么便宜了?说出来分享一下也好。”朱温一边说着,一边倒了杯水,一饮而尽。

    却见韩校尉紧盯着自己连连傻笑,朱温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道:“莫非我脸上长花了不成?”

    “呵呵,大将军,臣有好消息来报!”韩校尉这才接了一句话,神秘的样子使得朱温一时摸不着头脑,可左右打量韩校尉,他那般谨严甚微之人,不像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什么好消息?快说!是不是朝廷给咱们送粮草来了?”朱温已被粮草之事困扰的心无他物,只以为是黄巢得到了他们被困缺粮的危机,派人前来送粮草了。

    可是却见韩校尉摇摇头道:“将军啊,朝廷那边您就死了心吧,虽然在下始终对朝廷之做法只字不提,是因为臣对朝廷早已不抱希望了,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来填饱肚子了。”

    朱温听闻不是朝廷送来粮草,顿时感到些许失望,但是也正如韩校尉所言,朝廷那边,已经没希望了,可想起自己来到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结识了黄巢一起同甘共苦的那些日子,如今却让他面对这样的事实,重情义的朱温怎能心里不难过呢。

    韩校尉见到朱温的表情,顿时明白了几分,笑笑道:“不过,臣给将军带来的这个消息,也是和粮草有关,而且定能助我军一臂之力。”

    “哦?是谁给咱们提供粮草了?有何交换条件?这样紧张激烈的时刻,谁会这样好心的凭空帮助咱们呢?”朱温感到有些不现实,正如他所言,此时从大齐朝廷,到前唐朝,谁不在为长安城那个皇帝宝座而跃跃欲试,兵荒马乱之时,都是有好东西往自己家里拼命搜刮,谁会往外送呢。

    只见韩校尉背着双手慢慢的踱着脚步道:“这不还是大将军威名远扬,忠善之心令人佩服,才有人愿意在您最危难之时前来送信的吗。”

    朱温听到这里脸上立刻的呈现出一片喜悦之色,“腾”的从椅子上站起身来道:“是谁?谁来送信?送什么信?人呢?为何没有与校尉一同前来?”

    “将军莫急,听下臣将此人之事细细道来,您在决定是否去做。”韩校尉缓缓的坐下,继续道:“唐朝廷从山西调来三十船粮食沿黄河运往河中,补给与我军隔河对峙的王重荣以作军用。”

    “哦?校尉是从哪里得知此事?是唐军内部走漏了风声?前来送信之人在哪?带来我有话亲自问他。”朱温有些半信半疑,又不想错失良机,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事情原委。

    “这消息是唐僖宗秘密进行的,可却被一宦官无意之中听见,就来汇报给了我们,适才下臣亲自见了此人,询问一番后就急匆匆的前来禀报将军,具体事宜下臣已派出探子前去打探,待消息确定属实后我们再进一步做决定。”韩校尉不急不慌的说着,一边转身走出帐外,片刻后带来一个身着唐官服的宦官进来。

    “在下杨开复见过朱将军”宦官见了朱温急忙跪倒在地,叩拜着道出了自己的名字。

    朱温眉头微蹙,凝视着眼前的宦官,心中开始有些犹豫起来,这样一个头衔不是很高的小太监,并不是唐僖宗身边的人,他是怎样得知这一消息的呢?他又为何将此消息汇报了自己?

    一连窜的疑惑在朱温的心中油然而生,可是朱温再看看身边的韩校尉,见他那份胸有成足的自信,心想:“想必其中定有隐情,韩校尉向来都是谨严甚微,做事更是一丝不苟,对自己又是忠心耿耿,这其中不会有问题,待自己详细问来便知。”

    “你在唐僖宗身边作何差事?是如何得知此消息的?”朱温浑厚的声音不容人半点忽视的口吻声色俱厉的问道。

    宦官听了朱温的话,没有一副谄媚的笑脸,而是惊慌失措的再次俯首于地,连连响头的道:“在下是熹宗阿父身边的一个小宦官,前些日子奉田令孜之命,前来给王重荣送信,田令孜先行书信,粮草紧随其后便到,是想让王重荣到时前去接梁,唯恐乱贼知晓从中作梗。”

    “哦?那田令孜书信在何处?”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书信朱温怎会相信此人所言是真是假?

    “书信,在下已经将书信交给了王重荣。”宦官始终唯唯诺诺的低头回话,看样子是害怕极了,又像是对朱温毕恭毕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