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小公子李慕白桃花庙里,对着桃花娘娘倾诉了对蓝冰菲无尽的别后相思,并遥寄深情的祝福之后,便跨马而去。途经怒江红楼,自觉愧欠义弟三宝郎,无颜面对娘亲,故过而未入,径归云水湾尚书府。因知母亲尚且随父在京,又马不停蹄,飞奔金陵。
时值榴月,节当夏至。每年至日,当朝天子都要携领群臣于天坛祭祀苍天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皇上的特权。因此,祭祀礼仪又乃国之大典。
秦淮河两岸十里锦绣繁华场,紫石桥边,野草如云,榴花似火,紫陌生香。酒肆楼台,鳞次栉比。十里画舫,百里长廊。淮河水西流不尽,烟月笙歌醉花荫。
千古名胜吸引了文人墨客云集,巨贾豪商齐聚一堂。更有平民百姓人家,拖儿带女,都想在这一天去天坛观看天子祭祀,希望一睹圣颜,讨个风调雨顺的好彩头。
紫石桥头梧桐街,历来为豪门望族世居,富贵簪缨会聚。临街一座府邸,长约四百尺,宽约三百尺,占地约十亩。院外粉墙环护,绿柳长垂。府门正当中轴,院门南开。门开三间,朱漆廊柱,大红宫灯分悬两边,左右雌雄石狮,东西把守。镂窗斗拱,琉璃绿瓦。正门额上,紫檀门匾,浮雕三个金色大字“诚王府”。
入门便见回廊曲折,脚下白玉石子铺道。院中奇花异草,馨香扑鼻。仙藤绕檐,佳木葱茏。拐过前排大殿,进了二府门,让过神殿,就来到了家人生活起居的后楼区。
王爷蓝成,世袭其祖父蓝盾王爷爵。多年前蓝盾节度金城,因捍卫边陲军事重地,拒瓦剌于国门之外,而舍身取义。朝庭嘉其军功,赐“诚仁”王爷爵位,世袭罔替。
现王爷蓝成,与当今圣上私交甚笃。惜乎一生只此一女,名唤蓝心怡,因此,得天子赐予“蕙郡主”称号。王爷万分宠溺爱女,故于后楼东南独辟一院,为她建造了三间小楼,取名“蕙芳轩”。
今日王爷蓝成受邀,随同天子祭祀神灵,故府中只有郡主心怡及母妃二人在。
蓝心怡年已十九,待字闺中。身边一个贴心丫鬟,名唤珞英。主仆两个独在轩楼上作女红,正郁闷的不行。
平日里又见惯了繁华喧嚣,今天门外虽说诺大的热闹,亦无心观览。唯独心藏一事,却又不便禀于爹娘二老所知。心下忧疑未决,只好悄悄与丫鬟珞英私语。
“英子?姐姐平时对你好不?”
珞英一边穿针引线,口中懒散地应付:“当然是好啦。”
“那你午后与我一道出个门去?”
“郡主何事?若是大事,还是禀告王妃一声妥当。”
心怡佯嗔道:“不去罢了,我一个人也去的。”
“什么秘密的事儿,还要瞒过王妃?哦,我知道了,郡主你是不是要去放莲灯?”
蓝心怡粉妆玉抟的脸蛋瞬间红了:“你就说去不去吧!”
丫鬟珞英浅笑地打趣:“时下都兴少男少女,今日去那秦淮河放莲灯玩儿,乞求寻个好姻缘。郡主是不是心中也兴起了那什么波什么澜的?”
蓝心怡被说中心事,羞得垂首低眉,娇喝一声:“死丫头,小声点说话中不?小心我掌你的嘴!”
“算了吧,我的好郡主。就拿你那个面捏的巴掌吓唬我十年了。”
珞英顿了顿声气,又忽然想起了什么:“郡主与我两个女儿家,没有家丁保护着,怎么出得大门去?”
蓝心怡欢喜道:“你答应去了?答应去,郡主我自有妙计应付。”
于是,主仆二人忙忽忽找来彩纸蜡烛,针线剪刀一应物什,欢天喜地,裁制起“莲灯”来。
中午“吃面”,王爷蓝成在朝未回,母女二人也无闲话。
鸣蝉息杨柳,斜阳落石桥。
看看时机将到,蓝心怡主仆两个悄悄卸下女儿妆,找了两套家丁平时穿的粗布青衣换上。细心小郡主特意摘了耳环,再用宫粉和着唇膏,将耳环眼粘平。二人瞅个空子,就偷偷溜出王府大门。
笼中画眉千声转,不如林间自在闲。出来大门,二人一手拿串冰糖葫芦,一手提着精心制作的小莲灯,边吃边谈,叽叽喳喳,好不快活。
小公子李慕白一路快马加鞭,紧赶慢赶,待到的秦淮河畔西水桥头,已是华灯初上,月在柳梢时候。
他驻马观看,眼前人头攒攒动,拥堵不堪。虽说离家一步之遥,却是不能策马半步了。但见路上俊男靓女熙熙攘攘,人手各执莲灯,亦步亦趋,往秦淮河边走去。
他猛然记起,今日或许正值夏至节吧,这些少男少女们都争着放莲灯,乞姻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