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永朝龙气五分,得龙气者的天下的消息传出已经过了五日,经过足够时间的发酵酝酿,整座江湖已是乱作一团。走街串巷间,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及冠青年皆在谈论此事。而神洲上仅剩的四个王朝更是暗流汹涌。试问天下有志男儿哪个不想封候拜将。光是封候拜将这两件事都足以让天下人争个头破血流,那就更不消说荣耀程度还在这两件事之上的唯我独尊的诱惑力了。

  天下乱象横生,作为始作俑者的定潮山老神在在,只管袖手旁观。但看戏看的兴起处便看无可看是最杀看戏人的兴致的。得龙气者得天下的消息是放出去了,但储存永朝龙气的五件器物却还远远没到放出去的时候。

  台上唱戏人没有关键道具无戏可唱,却又不能反反复复的只唱前半段。这道理就如同天光打雷不下雨一样,不是卖伞的关门了,就是做伞的不做了。左右是没人买伞,谋生计做什么不行?但天不会光打雷不下雨,戏班子也不会唱戏反复只唱前半段。所以卖伞的不会关门,做伞的继续做伞。

  永朝第十三位人皇时期曾有仙人天上看人间,留下一篇名为《环天圆地四海志》的文章。文章内提到“神洲往东有琼泉之海,此海常年雾气缭绕,闻之有饮琼浆玉露之感,使人飘飘欲仙。海上距神洲万里之处有海中仙山直插天际,此山远观终年灵光不绝,可称灵山。越灵山往东在看,已至神洲西部,又有海上仙山,吾与此山逗留几日,山下之人言此山可通九天,故名临霄。又言环山之海深不见底难以取名。吾心潮突起试之,当真如此,称此海为沧渊。小歇几日行程近,东西已看,南北未察,匆匆北去,有海漆黑如墨,有山形似女子胸前四两肉。大煞心情不愿在看,给海取溟池,给山取重峰敷衍了事。转头至南,南有断罪山,虽也雄伟插天际。但见灵山气派在前,再看断罪实难称奇。山不入眼,海却奇特。青红两色好似水火不容。故而近山取名朱崖,近洲随旧称青海。至此我之游行已临末尾,不得不言。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神洲疆土广袤却也四海环绕,犹如孤岛。四海之上虽有四山像孤岛,却也犹如神洲一般万里辽阔。但此行最为重要的是验证了我的地圆想法。从东可至西,自然也可西至东。南北之向因溟池之色太过恶人未试,也应如此。”

  仙人留文虽无名,却让人不容小视。神洲土地万万里,广袤无垠足以同时容纳五个万里疆土的大国并存。寻常人若是用一双脚从东至西从南至北只怕是走到地老天荒也走不完。这一篇《环天圆地四海志》除了让无名仙人验证了自身想法,更是让永朝得知天下不止一家,神洲之外还有广袤土地。

  环天圆地的学说出现后,强盛无匹的永朝力图将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收入囊中。而在跨海征战的时候,永朝也曾遭遇挫折。四海中有数量极多且力大无穷的龙鲸,轻轻一个跃起就可以掀翻数百战船。而水中的龙鲸更是可怕,即算是上五流的武夫入水与之相斗,一个不慎也会被龙鲸锋利的外鳍给撕成两半。渡海不成唯有飞天。但飞天此事。人少可行,人一多就是束手无策的局面。永朝二百万军队兵分四路,东西南北各有五十万人。军中能飞天加在一起能有个十万人就不错了。十万人带一百多万一起飞天渡海就好比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所幸,朝中有人发现靠海的渔民出海打渔在渔船上悬挂印有龙鲸图案的船帆就不会被海中的龙鲸攻击。有样学样,永朝再度驾船跨海。这一次平安无事。

  在永朝将断罪,重峰,灵山及临霄四山纳入疆土后。同时也将海中龙鲸化作了图腾。许多年过去,永朝虽崩,但是龙鲸图腾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却是流传了下来。

  当今天下,神洲剩下四国作为永朝的后继者。对于龙鲸的态度不可谓是不看重。四国更有立法,捕杀龙鲸者诛九族。且不论海中龙鲸是不是寻常人可以对付的,就说一百年前有记载的事。象拔城有渔民出海以渔网网到半头早已死去多时的幼年龙鲸,当时渔船上五个渔民全部被砍了头。此类之事翻开史书,屡见不鲜。龙鲸对于王朝来讲,就像是老虎的屁股一般,可以看但却摸不得。若是不慎摸到了,那就自认倒霉,等着被砍头吧。

  虽说王朝对龙鲸极为重视,寻常人不慎碰到龙鲸,都是求爷爷告奶奶的祈求不要连累家人。可就是有人不但要摸老虎屁股,摸完后还要去捋一捋老虎的胡须。

  今日定潮山议事院四大天王齐聚,召集了定潮九子和新入山的二十一位弟子共三十三人。

  四天王卫道刚一见到刘青玄,就指着早已到来的弟子们笑问道:“刘师兄,你那宝贝徒弟不是已经归山好几天了么。怎么弟子们都集合半天了却还没看见他。”

  刘青玄双手背在身后,对着山下象拔城的方向努了努嘴无奈道:“他还在山底下鬼混呢,估计这会还没醒酒。不管他,我们干我们的。”

  卫道点头笑道:“行,既然你这个当师傅的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就不管他了,二十九个就二十九个。反正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的。”

  看着眼前排排站的弟子们。卫道清了清嗓子道:“小伙子们,今天山主要我们四大长老带你们出海去干件事。这件事可大可小,大的话会被诛九族,小的话会被杀头。你们有没有不想去的现在可以说出来。”

  话音刚落,储青举起了手小声道:“我不想去。”

  不等卫道说话,贾秋年黑着脸对着储青勾了勾手指。

  储青缩头走到贾秋年身前。秉承当初在贾秋年门下学剑的老规矩,储青转身撅起了屁股。一声惨叫,储青被踹下了山。

  二十七个新老弟子同时咽了咽口水。

  卫道笑道:“还有没有不想去的。可以说出来。”

  二十七个脑袋整齐的摇了摇。

  卫道轻笑一声:“那行,咱们现在就下山出海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