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时之间,人们竟然不知道该相信谁的结论更合适。

    甚至刚才被蓝元振说服的那些围观者,此时也基本上都产生了动摇。

    然而,指向真相的道路即便包裹在浓雾之中,有时候也只需要灵机一动便可以加之寻找出来。

    蓝元振方才的提醒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写照。

    虽然他只能让在场的众人迈出第一步,而不能将完美的答案呈送出来。

    但有了第一步,当然就可以有第二步。

    只是人们没有想到,卖出这第二步的,竟然是之前发出过询问的那位巴蜀商人。

    对于如今的宋朝商人来说,无论是贩卖丝绸还是茶叶,甚至铁器和私盐,都无法跟另外一种商业方式较量。

    因为那种贸易形式的利润之丰厚,用一夜暴富来形容,尚且经常会感到无力。

    那种贸易方式就是海贸。

    此时的宋朝船队,已经能够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印度洋上。

    千年之后,还有很多从那里打捞出来的宋朝海船。

    木骨都束之类的海外译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

    而这个地方本身,则在非洲东海岸上。

    后来的研究认为,这个地名应该是指索马里共和国的首都摩加迪沙。

    换而言之,在一千年之前,宋朝的商人们就已经到达过这里。

    这可比郑和下西洋还要早了四百多年。

    而在那个时候,拜占庭帝国还在苟延残喘,奥斯曼帝国还没有脱出娘胎,甚至娘在哪里可能都还不知道……英勇的阿拉伯水手们,还没有征服非洲东海岸,因为埃塞俄比亚附近,还有好些个基督教国家。

    想想看吧,如此之大的活动范围,如此至少的竞争对手,加上宋朝的物产丰富,瓷器、茶叶、生丝,各类拳头产品一应俱全,从事海上运输的那些本国商人,又怎么可能会赚不到钱呢?

    所以,但凡是对此有所耳闻的,早就动过想要下海经商的念头。

    再所以,那位巴蜀商人在听闻王尧臣的论述之后,立刻就灵机一动想出了自己的观点。

    于是大家就突兀的听到了这样一句话。

    “想要知道海外是不是白先生所说的那样,驾一艘船出去看一看不就行了吗?”

    这话,再一次让整个桂香园都寂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争吵,也都因为这句话而变得毫无意义。

    甚至有人向那位巴蜀商人投去了恶狠狠的目光。

    仿佛是因为对方打破了他们在空中描绘的大千世界。

    只有赵概等寥寥几人敏捷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今天的争论当中,恐怕是不会诞生答案了。

    作为宋朝储备的高阶人才,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转移话题。

    刚才不是有人在讨论太后和官家的关系吗?如此让人热血澎湃的事情,怎么能够轻易放过呢?

    于是,他们又重新说起了官家近些天来的举措,会不会给太后发起攻击的机会?

    对此,文彦博作为官宦子弟,当然成为大家伙获取相关消息的首席情报员。

    不过文彦博可不敢妄议今上,因此他还是老调重弹,纳闷儿起刘从德还不迟迟动手的原因来。

    又由于他对刚才那位白面书生的观感极好,因此忍不住第一个询问了他的猜想。

    这时他才突然想起来,好像他还没有问过对方的明星,因此便桃叫起来。

    其实大家虽然同桌喝酒,但毕竟相互之间还不算熟悉,因此不知道名字也很正常。

    甚至还有另外几个人借着这个机会,也像文彦博一样,问起了身边好友的名姓籍贯。

    反倒是那位白面书生,不疾不徐的介绍起了自己的各种身份信息。

    “在下包拯,字希仁,庐州人氏……”

    巴蜀客商见他们又拉起了小圈子,而且讨论话题还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所以干脆选择结账之后起身离开。

    离开之后的她也并非无处可去

    虽然汴京是帝国首都,也是如今华夏文明的首善之地,不但人言符咒财源滚滚,而且显赫人物比比皆是。

    按照常理来讲,似乎没有他这个外来商贾的容身之处。

    然而他虽然买卖做得不大,但却并非在官场上毫无关系。

    今天,他正式要进城去拜访一下那位强有力的关系户。

    说起来,那位关系户倒是很早就想要见他了。

    若非如此,他恐怕还要在外地再周周转转的活动几天。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和他的生意有关。

    他是个贩卖丝绸的,同时也经营一些成衣店之类的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