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商议既定,包括李铎、狄青在内的十好几条汉子,便都被赵祯选中,准备前往玉津园听差。

    同时赵祯还答应他们,会在俸禄上想方设法为他们发放一些津贴。

    没被选上的人其实也不必气馁,毕竟这次不是正式选拔,只是差遣调整而已。因此他们其实并没有落后这些人太多。

    当然跟在皇帝身边是人人都羡慕的差事。不过这样的差事,却偏偏是如皇帝决定的,而他们这群人,却是没有权利在这方面聒噪。

    所以他们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同时,外面的那些摊位人家继续为他们提供表演的舞台。真有本事的人是不会在这里小肚鸡肠的。

    于是在这场盛大的酒宴结束之后,赵祯也没有听到什么多余的声音,反而是迅速地回到了自己就寝的地方。

    他今天有些累了,所以想要提前歇歇。

    反倒是蓝元振那个家伙,有些担心今天的七折优惠会不会赔本。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桂香园里也有她小小的一份分红。

    不过他很快就得知,那些酒肉都是向上虚标了一些价格的,因此即便打七折也不会赔本。

    更何况酒都是自家蒸馏的,本来也就只是一些人力成本而已。

    而且那些白永安培训出来的账房们也和他说的清楚:因着桂香园里有好几名御厨坐镇,所以但凡来尝过味道的食客,都极有可能会再次迁来。

    所以今天即便赔了本以后也会有机会赚回来。

    尤其是那那些禁军当中的兵痞,他们!对于酒肉之事还是颇为在意的。

    只是,以后发放给他们的军饷,恐怕就要有不少贡献到这边来了。

    不过能用这些钱换到官家赏识的机会,恐怕也是非常值当的,更何况官家又没让他们把钱花在这里,那些摊位旁边的彩头,不但价值要更高一些,而且还只限制次数不收钱。

    由此,花不花钱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甚至在笔试结束之后,来不来这里喝酒也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虽然诱人奢靡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尤其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可惜商业原本就是这样的,不游走于道德与法律的边缘,有时候就意味着远离利润流淌的和道,尤其是在那些为人熟知、缺少新意的行业。

    餐饮业当然是其中之一,因此除了菜品的创新之外,酒楼饭庄们就只能在营销手段上下功夫了。

    君不见,汴京城里的七十二家正店,无论排场多大后台多硬,都不会忘记在自家门前搭起一座华丽精美欢门,似乎不如此就不会引起客人们的注意。

    其实赵祯也想那么做来的,不过他这玉津园距离城门上去还有一段路程,他若不是有他这皇家招牌在恐怕根本就没有人会光顾这里,因此花门之类的玩意儿,大体上也是只能摆给西北风看的。

    冬天来了,西北风倒是吹的挺勤,甚至还吹来了不少进京赶考的士子。

    式子们到底是在秋天的九月份结束发掘似的,那是宋朝科举考试当中的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