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赵王没想到他出其不意的突袭在李循看来只是个瓮中捉鳖的笑话,数千的将士几乎甫一进城就没了踪迹。

    四面楚歌,长安城的大门一关,城外的援军根本就进不去,眼睁睁地看着他精挑细选的三千将士们被李循率领的禁军们屠戮殆尽。

    “王爷,城内有诈,咱们赶紧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心腹将军喊道。

    赵王一刀砍落眼前一个意图向他敌军头颅,那头颅咕噜噜滚到他的脚边上,赵王咬牙切齿道:“李循小儿,老子这次算是栽在你的身上了!”幸好来之前已经通知另一心腹前去营救自己的嫡长子,这样即便他死了,世子也会为他报仇!

    遂不再恋战,调转马头夹紧马腹大喝一声驾,没想到刚跑了没几里地,两边的山坡忽地冲下来一队人马,将赵王的两翼紧紧地裹挟住不能动。

    混乱之际,几名心腹将士将赵王牢牢地护卫着往后撤退,然而这群人究竟是抵不住李循的千军万马,心腹们似是被人蓄意被冲散,赵王遍寻不着,正惊慌失措正着,惊见对面朝他慢悠悠地驶来一个将军。

    那将军生得高大勇武,身上裹着一件银光粼粼的黑甲,月光下耀得人眼睁不开,他勒着马缰停在离赵王一射之地处,俊美淡漠的面容高贵威严仿若神邸。

    赵王认出李循,反倒镇静下来,以枪指面,冷笑道:“怎么,你还想亲自来杀我?”

    李循抚摸着手中的刀,声音淡淡:“皇叔难道就不曾杀过我吗?谁又比谁高贵,当初那一刀之恨,孤至今记得。”他慢慢地,一字一句道:“早在十二年前,你怂恿皇祖母毒死孤的母后之时,孤就发誓终有一日必斩下你的首级,替母后报仇雪恨。”

    “蠢货!你找错人了,真正害你娘的那个人是你的好皇祖父,是先帝!”

    赵王听了这话,仿佛听到了一个笑话般哈哈大笑起来,他怜悯地看着李循,“你不敢找他报仇,所以你要杀了我,你以为没有我,你的外祖父,你的舅舅你娘就不会死吗!”

    “你真是可笑!从小到大,我不知比你那个懦弱的爹强多少!二哥死后,他把我叫到太极殿里,说你爹懦弱,自二哥病重后,这些年若没我在一边帮衬着,朝堂还不知会如何!”

    “你瞧瞧他这话说的,多好听,多好听!我比你还天真呢,我真的就信了他这番话,我以为他是看重,欢喜我的,我那么努力!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庶出,我就当不上太子!这不是我的错,这不是我的错!都是他,都是因为他!!”

    赵王如同疯了一般口中念念有词,拔刀向李循挥去,只是他到底不是李循的对手,只两三个回合,李循便先他一招将刀刃刺入他的心口。

    赵王吐出一大口鲜血,死不瞑目,指着他断断续续道:“我、我是你的亲叔叔,你、你杀了我,你……你也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那种东西,不要也罢。”

    李循神情倨傲而轻蔑,他眯了眼,再次用力往赵王的心口转了圈,赵王哀嚎一声,滚烫的鲜血如同潮水般不断喷涌,泼了李循一脸。

    李循面不改色,用帕子淡定地抹去脸上的血渍,黑黢的眼珠盯着赵王,在黑夜中如同食人鬼魅般阴森可怖。

    他微微俯身,用只有两个人听得到的声音说:“皇叔,你说的对啊,我就是懦弱,弑父弑君又如何,你以为我没想过吗?但我没你那么愚蠢。我既没有皇祖父的手腕,又不如他得尽民心,我虽深恨他,却不得不承认大周若无他,不会有今日的盛世。我若强行造反,死的不仅是我身边最亲近的人,更会失去我现在拥有的一切,令无数百姓遭受战火荼毒,流离失所。”

    “所以我为何要反呢?不如隐忍伪装,静待时机,我让皇祖父信任我,将皇位传给父皇,你看,最后的赢家依旧是我,我没有费吹灰之力,便报的大仇,我会为我的母后重请封号,极尽哀荣,我会为外祖和舅舅一家幸存的子孙封侯赐爵,提拔重用,今日大仇得报,来日孤仍为储君,你呢。”

    李循笑了一下,轻声说:“你便如那地里的烂泥,从此之后,乱臣贼子,遗臭万年。”

    “虚伪,虚——”

    赵王想骂李循,可惜他骂不出口,也听不到李循的答案了,呼吸越来越稀薄,喉咙发出“咯咯”的声响。

    眼前骤然一片昏暗,他吐出一大口血,如断了翅的鸟儿般从马上跌落下来。

    李循静静地看着他垂死挣扎,而后失去呼吸,彻底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

    他从马上下来,砍下赵王的首级,血流了一地,溅得他衣袍上都是猩红触目的血。

    “你真是死了都要给孤找晦气。”

    李循将人头扔给一旁的陈风,看了眼脏污的靴子,嫌恶的在赵王剩下的半个身子上反复蹭着,“夏虫不可语冰,孤能有今日,都是拜你所赐,你还好意思说孤虚伪?”

    陈风替李循将赵王的首级递出去,一炷香之后,赵王的人头就出现在了长安城的城门之上,余下的叛军一看赵王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只有一些跟随赵王多年的扈从仍不遗余力地负隅顽抗着。

    李循把要锦衣卫指挥使蒋通和常州总兵孟柏叫过来,让两人格杀勿论。

    孟柏神色不变,领命而去,蒋通听了却是心中一寒,想到刚才这位年轻的太子适才面不改色,亲手斩下了亲叔叔的首级……

    他走出去没两步,又听到身后李循吩咐禁军统领徐铭,“回去看好了赵王妃和孤那几个表兄弟,别叫他们投缳自尽了,若他们哪一个出了问题,孤唯你是问……沈绍那边如何?”

    徐铭说道:“沈绍得知赵王入京之后大惊失色,连夜进皇城偷偷拿了虎符,如今已经和陈赟一道商议对策了,臣担心他是准备造反。”

    “未必。”

    李循负手立在城墙之上,看着不远处混战的两军。

    叛军原本是中了埋伏,又逢群龙无首,眼下已是强弩之末,孟柏和蒋通得了李循格杀勿论的命令,也不再有所顾忌,眨眼间叛军的人数便大大削减。

    徐铭原本担心沈绍会反,提议李循早作准备,否则被沈绍浑水摸鱼,再逃去江南道和渡善教的那群匪徒联合起来,只怕会更棘手。

    但沈绍那个胆子,显然是不能够的。

    果不其然,又过一炷香之后,徐铭再次来报,“殿下不好,沈绍诓骗陈赟偷盗了虎符!”

    和陈赟分开之后,沈绍立刻再次前往东宫,半个时辰前东宫还是一片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突然锦衣卫指挥使蒋通和进军首领徐铭就以军情急报闯了进来将李循请走,沈绍乍闻赵王趁着今晚东宫大婚之夜意图突袭,吓得当场就背过气去。

    诚然,当初是他有意放走的赵王,这种事情他不是第一次做,但却从未遇到过如今这般的局面,因为今夜也是他女儿的大婚之夜啊!

    到底是经事多的老狐狸了,沈绍很快冷静下来,借口领了一队扈从守护皇城和陈赟一道离开了东宫,陈赟急得满头大汗,生怕事情败露牵连到自己身上,又怕赵王真的攻进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沈绍便对陈赟道:“不是偷兵符,我们只是怕禁军支撑不住,取兵符派兵排兵布阵。陈兄别太过担心,只是提前做好准备而已,最坏的打算,无非是殿下发现渭水之事,我们便一不做二不休反了,一起逃往江南道投奔渡善教去。”

    沈绍表现的太过冷静,说的又面面俱到胸有成竹,陈赟开始怀疑自己,待沈绍将虎符取出来,又将虎符递给了陈赟,要他保存着,陈赟未做他想,还以为沈绍是为了安抚他,放心的收下了虎符,两人按照约定,一面派人去通知各自的部曲扈从准备好武器,一面回家收拾东西通知家人准备随时逃离。

    然而陈赟真是信了沈绍的话回家准备,沈绍从皇城出来后却并没有按照约定回家,而是径自往李循所在的长安城门奔去。

    皇城脚下。

    “世子!南衙禁军不在,被人以虎符调走!我们有生路了!”

    叛军首领派人前去打探消息,探子回来之后,他露出欣喜若狂的笑容。

    赵王世子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