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日子转眼到了六月,林舒远离开家已经两个月了,顾修齐从省城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他的第一封家书,他现在在回春堂薛大夫的手底下做药童,每月还有一百文的工钱,平日白日在医馆做些抓药包药的杂活儿,晚上便跟着薛大夫专习医术,虽然辛苦了些,但日子却很是充实。

  他还托顾修齐将他第一个月的工钱带了回来,整整一百个同伴,用一根细细的麻绳儿穿着。

  沈氏在听完林舒远的信后,抱着那薄薄的一页纸,又是哭又是笑,自从林舒远走后,沈氏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如今收到林舒远的信,知道他一切都好,心里总算是放心了。

  看着那一串铜钱,又板着脸道,“这孩子,好不容易挣了钱,也不留着自己花,拿回来干什么,咱们家也不缺钱,还不如自己留着买两件好的衣裳穿。”

  沈氏语气略带埋怨,不过眼角那一丝微不可见的笑意却是暴露了她的心情。

  林舒窈顺着她的心意道,“娘,阿远这是孝顺您呢,这刚挣了钱,一个铜板儿都没舍得花,全给你送回来了。”

  沈氏拿起那串铜钱,嘴角上扬,“这可是你弟弟第一次亲手挣的钱,我得留着,不能花了。”

  林舒窈笑了笑,“行,留着吧,咱家现在也不缺这一百个铜板。”

  收到林舒远的信,她也松了一口气,她虽然面上是支持林舒远去省城的,可是林舒远一个人在外地,她作为姐姐,又怎么可能放心得下,只是看沈氏每日魂不守舍的模样,怕沈氏更加伤心,不敢表现出来罢了。

  看沈氏抱着林舒远的信和那一串铜钱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模样,林舒窈便知道她怕是没空招呼客人了,顾修齐还在院子里站着呢,林舒窈无奈之下,只得充当主人,将顾修齐送出家门,看顾修齐面色疲惫,想他怕是赶了好几日的路,连家都还没来得及回,就给他们送信来了,林舒窈有些愧疚,“顾先生,阿远的事情,真的多谢你了,现在我爹不在家,我娘,刚才你也看到了,怕是没心情招呼你了,改日我一定登门拜谢。”

  顾修齐摆了摆手,“不过是一桩小事,你若是真的想要谢我,那就赶紧将这第三本话本写好吧。”

  林舒窈顿了顿,这些日子,接连的事情,再加上顾修齐也一直没有催她,她都快忘了她还欠顾修齐一本话本了,想到上次见到顾修齐的时候,他说省城的书铺出了些事,再看顾修齐现在这一脸疲惫消瘦的模样,两个月不见,他似乎是瘦了一大圈,林舒窈条件反射觉得肯定出了什么事儿,而且这事儿还有些棘手,便问他,“上次先生走的匆忙,我也没来得急问,省城的书铺可是出了什么事儿?”

  顾修齐揉了揉额头,“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省城里有几家书斋,买了我们的话本过去,直接誊抄了我们的话本,放在自己的铺子里卖,抢了我们不少生意,我这次就是去处理这件事情的。”

  难怪顾修齐要催着她赶紧将第三本话本子写出来了,这是想要靠这第三本话本子,来挽回生意。

  这古代也没有什么版权意识的说法,你出了个什么东西,别人模仿或者誊抄,也不违法,现在这本话本太火,被别的书铺盯上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以前只有顾修齐一家书斋在卖,现在好几家书斋都卖,对顾修齐的生意肯定是有影响的,只是这种事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顾修齐的这家书斋在省城是新开的,还没站稳脚跟,就猛的推出了好几本畅销的话本,肯定会引来其他的几间老字号的书斋眼红,他一个新来的,没有靠山,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怎么干的过这些在省城开了这么多年的地头蛇,不用想林舒窈也知道他这些日子只怕是不好过,林舒窈不怎么懂生意,这件事上也帮不上他什么忙,只得表示她一定会尽快将第三本写好交给顾修齐。

  “还有一件事,这段时间,省城有不少书斋的人在打听这本天龙八部的原作者是谁,我虽然一直没有透露过你的消息,不过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若是有心,就一定能查到你的。你.......”

  顾修齐欲言又止的看着林舒窈,眼神里有几分愧疚,他知道林舒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件事的,可现在省城那几家书斋似乎是跟他杠上了,为了挖到这本书的原作者,甚至还买通了他铺子里的几个伙计。

  这几个伙计现在已经被他送走了,虽然他们没有吐露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但是他却也看到了这些人一定要找到林舒窈的决心。

  这件事或多或少有些他的原因,若是他当初没有那么冒进,而是选择稳稳当当的先在省城扎稳脚跟,也不会惹急了其他几间书斋,惹得他们联起手来对付他。

  林舒窈以为顾修齐是担心她会跟别人合作,无所谓的摆手道,“我早就知道有这一天,你放心吧,就算他们找到我,我也不会帮他们写书的。”

  顾修齐笑笑,“我自然不是担心这个,我是怕会打扰到你。”

  林舒窈明白他的意思,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书是她写的,一来是她的身份敏感,她怕到时候惹上什么是非,二来是因为林父不喜欢那些靠写话本谋生的穷酸读书人,所以不想透露出去。

  现在阿远的病已经不需要每日都要吃那么贵的药了,林家也有了自己的收入来源,她已经不是那么缺钱了,当初决定写话本原本也就是为了解燃眉之急,并没有打算终生靠这个谋生,她有前世的记忆经历,也明白自己的故事书严格来说算是抄袭,即便不在同一个时空,她也觉得会不安,所以她并不打算继续写话本来赚钱。

  所以写完这最后的一本,她就不打算干了,她现在手上还有二十两银子左右的银钱,第三本话本卖出去后,她能赚二百两银子。

  有了这一笔钱,她打算去买一些地,来到这个地方这么久,她也算看明白了,老百姓以食为天,食从哪儿来,从地里来,这地就是农户的命根子,有了地,就等于有了粮食。在这个地方,最值钱的不动产,就是土地了,林舒窈只有两亩地,虽然是上等地,不过跟村里一些家境好的人比起来,家底儿还是太薄了些。

  大魏拥有土地的百姓本就不多,大多良田为权贵所占据,就是年年风调雨顺,地少,够糊口的百姓仅是少数,大多和没地的一样难以果腹,加上油盐酱醋衣裳鞋袜人情往来都是支出,而做工的却不是日日都有活计。何况,赋税甚重,平时地税上交三成,有时甚至上交一半,除此之外,还有丁税、杂税等等,一年到头没有余钱。

  如此一来,糊口尚且不易,哪有钱去买地?买不到地,收入就低,收入低,自然就没钱买地了,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说,周家还算幸运的,周家二老当年手脚勤快,有些田地,辛勤劳作,攒下了一些家底。

  周家鼎盛的时候,有十几亩地,虽然看着多,收成也不错,但是周家足足人口多,每年交过税后,剩下的粮食也就堪堪够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