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么说,你给大哥找了个老师!”

“是啊,你看老师多好啊,有文化有素质,工作体面就不说了,这将来要是有了孩子,也好给孩子做启蒙教育。”

只能说何雨打的一手好算盘,老师的班时间朝九晚五的,假期也多,学生放假了老师也跟着放假,一般工作忙的男人就会想找个班时间规律、假期多的另一半好照顾家庭。冉老师是小学老师,教学任务也没有高年级的老师的任务来的重。

“确实是,这将来会教孩子。弟,做得好!”何雨水拍了拍何雨横,这个弟弟打小就聪明,从来没让人过多操心过,如今长大了,可以帮着操心家里的事情了。

“但是,人家老师能看咱哥吗?像你说的,人家要家世有家世,模样好、有文化,大哥……比起人家差远了……”

何雨水从短暂的兴奋中清醒过来,转而有些担心地将心中顾虑说出来,这找对象不能光看对方条件如何,也要掂量掂量自己不是。

“姐,我知道你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觉得哥和人家有些门不当户不对,这也确实是。但是先见见嘛,对彼此有个初步的了解,合适不合适他们自然会有决断。”

“也是。”

以前的人,找个对象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到了适婚年龄了,周围人帮着张罗张罗,找个条件过得去的做个媒见一面相个亲,或者自己找个觉得条件不错的相处,然后就可以直接领结婚证了。

有的人是,看对眼就行,“我看你了,咱俩结婚吧。”

有的人是,找个条件差不多的搭伙过日子就行,“我觉得咱俩挺合适的,过几天就去民政局领证吧。”

不难看出,谈到婚姻,爱情在里头的成分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或者说被排在了后面,首先考量的是各种个人条件,例如对方的职业、收入、家世、学历、样貌等,其中最重要的无一例外是经济条件。

当然这其中的原理不难解释,结婚是要过日子的,过日子就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出行、旅游、生病、生孩子、养孩子等等,哪儿哪儿都需要花钱。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婚姻,有再多的爱,也会因为经济基础的不牢固为这段婚姻关系带来各种小问题,最终,将彼此双方的爱都给消磨掉。

以前的人结婚,可以说很清醒地将这点履行到极致了,找结婚对象,率先考虑的,几乎都是那些有利于婚后生活的有利条件怎样。

后世,有经济学家,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婚姻关系这样说道:“无论男女,婚姻都是一种两家结盟的交换行为,目的都是使得双方资源最大化,所以男人期待正妻的门第和财产。”

如果把婚姻比作办企业,男女双方给出资源包,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养育下一代,在这其中,女性会相对男性早一点付出,男性的作用比较晚,一般会在30或是40这个年龄段体现出来,具体表现为能给家人孩子创造什么样的生活条件。这么一看,经济学角度下的婚姻关系是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直白的有点过于冰冷,没有任何浪漫色彩可言。

对于文学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实生活中的婚姻也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婚姻的释义。至于诸如结婚的前提是什么,婚姻中最看中什么,甚至是结婚还是不结婚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个人自由。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思想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所以不一样的人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人注重面包,有人更看重感情,当然二者兼得之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