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感谢elevenden、午夜丽儿、paul书友诸位老朋友的打赏,冲榜的关键时期,拜求推荐点击~

    东山地处上虞县南部,正处于曹娥江流域,曹娥江及其支流在洪湖驿分叉,分别流向东南,东山镇正处于这个河湾地带之中。依山傍水,虽然偶有水患之虞,但大多数时间内,此地百姓享受到的,还是水利之便,以及因此而来的丰厚收成。

    曹娥江,因孝女曹娥投江寻父尸而得名,被誉为中国最具诗韵的古游道,仅唐代就有近四百位诗人泛舟江上,逐波吟咏,风景秀丽自不在话下。

    驻足江畔,只见远方青山连绵;举头相望,入目处唯有澄空万里,白云悠悠,徜徉在如此的风光之中,刘同寿的心胸顿为开阔。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小同寿贤弟,李太白这诗句中的剡溪正是曹娥江的一段了,我绍兴府钟造化之神秀,千年以降,不知造就了多少英才。”

    风景好,导游也很专业,游学加寻医,韩应龙对江南各处地理都很熟悉,再加上他本身才华又高,各种典故也是信手拈来,听得刘同寿一愣接一愣。

    “原来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李白当年的游记啊。”唐诗他是读过的,但其中的意思和典故,刘同寿却不甚了了,此时听了韩应龙的解释,倒是有了些领悟。

    “正是,青莲居士才华高绝,甚得明皇之喜,故而为京中权贵所嫉恨,屡遭排挤,最终赐金放还,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只能纵情于山水之间,每当思及,都不免让人唏嘘。”

    叹了口气,韩应龙抬手指点道:“当年李太白就是沿着这曹娥江放舟而下,直至雁荡山的。如今朝野动荡,时局不稳,正当报效之时,可愚兄却因为家事,不能唉,却也与先贤同病相怜了。”

    这都能联系上?古人喜欢伤古悲今,这话还真是没说错,刘同寿撇了撇嘴,这个导游什么都好,就是不够专业,经常跑题。

    不过有人说话,又有好风景看着,这一路却半点都不觉辛苦,几十里路一转眼就走完了,当上虞县城出现在视野中时,太阳尚未升到最高,时辰显然还早。

    刘同寿前世不是绍兴人,对这里的地理典故没多少了解,从韩应龙的介绍中得知,上虞的历史相当悠久。据说,上古之时,虞舜避丹朱之乱来此,因此而得名,也就是说,这里的历史要上溯到夏商之前。

    如今的上虞县,与绍兴府其他的州县倒也没什么不同,但看在刘同寿眼中,自然是处处都新鲜。青苔累累的城墙,古香古色的房舍屋宇,再加上往来行人身上颇具华夏传统特色的着装,这一切的一切,让他真实的感受到,他真的来了,涅槃后,回到了五百年前的大明朝。

    其实,除了城墙,其他的,东山镇也有,不过刘同寿昨天一直忙于装神弄鬼,早上起来也是一直很忙,直到赶赴县城,他才有空放松心情,此时乍见古城,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县城也是有守卫的,开国以后,上虞县就很少经历战事,不过近来江南各地却有些不太平,因此守卫比从前也要多些,盘查的也相对紧些。排查奸细还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趁机捞些好处才是正经。

    刘同寿一路东张西望,看起来很有些可疑,但他穿着道袍,年纪也小,很像是第一次进城的土包子。而他身边的韩应龙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守门卫兵倒也不敢多生事端,只是对这三人的组合啧啧称奇。,

    “小仙师,韩举人,咱们是不是直接去县衙?”进了城门,一路都没出声的周老板终于开口了。风景好不好,主要看心情,路上风景虽好,可他心头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哪里又有心情说些什么。

    韩应龙不置可否,只是看着刘同寿,等他做决断。刘同寿的本意,是想在城里逛一圈,吃点特色小吃,然后再给家里的小丫头打包一份,最后才去办正事的,但这会儿看见周老板可怜巴巴的眼神,他哪里又说得出口,当下也只是点头。

    “那就去吧,周大叔,你认识路吗?”

    “认识,认识,小仙师请随我来。”周老板忙不迭的点头,侧着身子走在了前面,刘、韩二人跟在后面,看起来器宇不凡的韩应龙却是微微落后了半个身子。

    “二狗,你跟上去看看”城门处,一个头领模样的军兵突然吩咐道。

    “莫非是奸细,看起来不像啊,包大哥,干嘛不在这里拿下了问问清楚?”二狗挠挠后脑勺,有些摸不到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