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杨村长和杨爱国老人都看了张大芳一眼,一脸的诧异。

杨村长道,“大芳啊,你真的要和他们换地?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这话说的杨婆子不乐意了,道,“村长,你这是啥意思?你可别仗着村长的身份欺负我这样的老婆子啊!呜呜呜,可怜我儿不知所踪,我又被人欺负……”

“没人欺负你!要说欺负人,你杨婆子可没少逮着大芳母子欺负,两个孩子可是你的亲孙子!”

“我可没那样的孙子!”

张大芳淡淡的道,“村长,没事的,这些地换给她,就当是给大伟最后尽孝一次吧,至于两个孩子,现在和他们家可没有关系了。”,转头对两个孩子道,“大宝二宝,你们挨着爷爷坐好,可不许淘气,要照顾好爷爷,知道不?”

“妈妈,我们可会照顾爷爷了,妈妈,爷爷交给我们就行,你放心了!”

杨爱国看着两个小大人,嘴巴笑得合不拢嘴来,道,“哎哟喂,我的好乖孙,爷爷可就等着你们照顾了!”

“我们一定好好照顾爷爷的!”

这里一家人老慈子孝,可把一旁的杨婆子看得心里不得劲,但是杨婆子偏还不能说什么。

能说啥呢?人家已经不是他们家的人了。

而且杨爱国是退伍老兵,他们可不能对退伍老兵说什么,不然被□□可咋办?

戏台子上,杨村长见张大芳自己也同意换地,虽然他很是有一些痛心疾首,还是没再说什么。

但是一旁的杨爱国低声道,“丫头啊,你真的要换地?”

杨大芳看着老人,不忍老人担心,低声解释道,“爸,咱们后山那一大片的地,可是比肥田宽广了不少,而且挨着咱们家呢,我已经有了种植计划了,咱们肯定不亏。”

老人听了这话,若有所思的道,“那行,丫头你看着办,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说一声。”

“谢谢爸!”

杨爱国这个老人,是真的心地善良又通透,他收了张大芳做闺女,并不武断做任何决定,而是把决定权都交给了张大芳。

张大芳本来就是很有主意的一个人,对于这样的老人,越发的敬重了。

因这次分地,张大芳倒是越发落得了一个好名声,村人都认定了张婆子一家子恶毒刻薄,见不得张大芳过好,连人家分到的肥田,都强行占了去,也就是张大芳心善,要换个人,那铁定不能让他们占了这个便宜。

也因张大芳的这个好名头,她在村子里越发得了一个好名声,村人也越发乐意和张大芳来往了。

因分了地,接下来,就是给各家的田地柴山都上册子了,张大芳也趁机把户籍证明拿出来,在有了村长和杨爱国老人的人脉帮忙,张大芳去办理户籍的时候,一下就办理好了。

而等分到户头的田产,柴山等各种册子都分发到了村民手里的时候,张大芳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这事成了,起码两年以后,他们家的补偿款不差了。

户籍办理下来以后,张大芳就决定办理认亲酒了。

这个时候的粮食紧缺,各家各户都省吃俭用,大部分人家都吃不饱,要想办宴席,其实并不容易。

不过张大芳这个宴席是必须要办理的,她是外地人,即使认了亲,但是杨婆子等人土生土长,而且和村子里的人都沾亲带故,真正到了要紧的时候,人家不一定帮她一个外来的知青。

张大芳得一点一点,改善人的关系,而这次借着认亲酒和人拉拢关系,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张大芳手里是有几个钱的,她去了一趟县城,赚了有几十元钱,再加上她原来存下的钱,这一共加起来就有上百元钱了,这些钱在乡下,也算一大笔钱了。

只是现在虽然政策在隐隐放松,但是想要光明正大的买到米粮,也是没那么容易的。

张大芳正在发愁,杨爱国道,“丫头啊,你不是要办理酒席吗?我这里有些粮票,你拿去买一些粮食回来。”

说着话,老人掏出一大叠的票递给张大芳,张大芳看着这些票,不免吃惊,道,“爸,你怎么有这么多票?”

杨爱国也没隐瞒,道,“都是以前的老伙计照顾我,知道我一个孤寡老人,特意给我邮寄过来的,我一个人哪吃的了那么多啊?以前都寄给别的更需要的战友家里去了,现在我也有家了,这些就留着,你去买粮食。”

张大芳不免有些感动,道,“行的。爸,那我去买粮食去了。”

张大芳也没客气,接过票,带着两个孩子去镇子上的供销社买粮食去了。

不过在,在坐着村子里的牛车的时候,说来也凑巧,张大芳居然遇到了一个“熟人”!